時論廣場》關稅談判失誤 對經濟殺傷力大(柏雲昌)
我方談判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成員包含國安、外交體系、經貿談判辦公室等。(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在白宮宣佈一項名爲「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的行政命令:美國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普遍關稅」,並對多個貿易逆差國,實施最高達50%的所謂「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其中,臺灣的對等關稅爲32%。但在4月9日政策大轉彎又宣佈,除中國外,授權對等關稅措施暫停實施90天,在此期間僅10%的關稅門檻立即生效。另聲稱已有超過75個國家在排隊,希望進行關稅協商。當然,臺灣也不例外,4月6日賴清德總統拋出臺、美雙方從「零關稅」談起,且會擴大對美採購,如天然氣、軍火等。如果成真,對臺灣經濟有何殺傷力?值得關注。
首先觀察臺美貿易的現狀。2024年臺美貿易總值爲157,820百萬美元,其中臺灣出口爲111,362百萬美元;臺灣進口爲46,458百萬美元。也就是說臺美貿易順差(出口大於進口) 淨值爲64,904百萬美元。這順差淨值自然對臺灣的經濟造成一定的貢獻。以2024年臺灣GDP 687,103百萬美元來看,對美順差佔了約9.4%。也就是說臺灣每100元GDP中,對美貿易順差貢獻9.4元。數字實在不令人驚奇。細看之下,對我國出口貨物中以電子零組件(37.3%)、資通與視聽產品(27.9%)、基本金屬製品(6.0%)、機械(5.1%)、和塑膠橡膠製品(4.1%)爲大宗,合計已達80.4%。由第一項電子零組件(37.3%)可知爲何俗稱臺積電爲「護國神山」,因其爲臺灣出口貨物的第一名。
假設臺灣和美國之間談判失敗,對美出口全無,殺傷力有多強?這要從兩方面估計,2024年臺灣對美出口佔全國出口總值比排名雖爲第一,但也只有出口總值的23.4%。直接受傷的就是上述各出口產業,但仍不致於全倒,因爲最多也只受傷約23.4%。其次,因爲對美出口爲零,逆差將導致臺灣GDP損失約達-6.8%。也就是說臺灣每100元GDP中,對美貿易逆差將產生負6.8元的損失。這也不是完全不可控的程度,全看政府和廠商如何轉移出口市場和補助受害的產業轉型和失業民衆轉業而定。
政府有必要將寶貴的資源去補貼生產者嗎?如補貼美國關稅、降營利事業所得稅等?其實這是錯誤的作爲!因爲最重要的是優先救濟失業的勞工(老百姓)和輔導他們轉業繼續生活,而不是補貼廠商。受害進口的農業也是如此。
其次,政府有必要花人民的納稅錢去投資和買阿拉斯加天然氣,或者去圖利美國的軍火商嗎?這就見仁見智,要看政策達成的目的而定。例如,川普總統最在意的半導體制造業迴歸美國就已經達標。臺積電在3月3日宣佈在美國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連同之前投資合計達1,650億美元,已成爲美國史上最大單項外國直接投資和廣告。
民營企業用公司利潤去投資,自有其供應鏈佈局的考量,無可厚非。但公營企業用人民的納稅錢去補貼餵養美國的廠商,日後還得買昂貴的化石能源轉嫁給人民負擔就有點說不過去,圖利軍火商就更不應該了。
(作者爲臺灣三益策略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