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對川普放心?賴政府吹哨壯膽(施威全)
總統賴清德。(資料照/顏謙隆攝)
面對川普新政,賴總統日前表示:「臺灣要在逆中求勝、亂中得利」,外交部長林佳龍則說「機會大於威脅」、「安全方面完全可以放心」。這是半夜吹哨壯膽?還是真在危機中看見轉機?
賴政府對川普放心,理由有三:一,在臺海議題上,川普政府聲明「反對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企圖改變現狀」。但這是美國從1979年至今的不變主張,不是川普的新承諾。當下中共持續以和平做爲臺灣問題的主旋律,以此爲前提,美國的「反對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纔有務實的空間。賴政府對川普的放心竟然立基於對岸的善意?
二,川普政府也說了「支持臺灣有意義的參加國際組織」。而這項立場早在歐巴馬時期便是美方的重點,奠基於兩岸關係改善與馬英九政府和美國的共識。賴政府對川普的放心是立基於馬政府努力的成果。
三,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將延續四方安全對話。然而四方安全對話成立近20年,也非新意。
賴政府拿川普的「不變」壯膽,但各國擔心的是川普的「變」。拜登透過國際聯盟建立體制性的區域安全機制,川普不講這套,以俄烏戰爭爲例,他跳過盟友直接找普丁談,以前拜登借重北京遊說莫斯科,川普直接打元首外交牌,拉着對手直接談。華盛頓與北京建構的護欄仍運行,川普在此基礎上直接與中共高層就利害關係討價還價對話,在這局勢下賴政府對川普完全放心?
川普的政治手法更以經濟利益爲前提,其「交易主義」的關鍵武器是關稅。關稅政策有通則,也有針對特定國家、特定產業的措施。臺灣是出口大國,且臺商在許多國家有生產線,川普的通則當然影響臺灣;揚言針對臺灣的晶片課徵高關稅,更是直接的衝擊。賴政府認爲川普新政「機會大於威脅」,是樂觀正向的態度,但具體因應措施呢?
當下經濟部長郭智輝高喊「臺美合作」,強調會協助臺商在美國建置更完整供應鏈、協助臺商出走臺灣。意思是以川普的意志爲臺灣經濟政策。所謂的臺美合作是臺灣委身以侍,配合美國的需要,當美國的好附庸。
臺灣的主體性與需要何在?臺灣不是隻有晶片產業,爲晶片資本找出路,不等於爲臺灣經濟找出路,紡織、石化、鋼鐵仍佔我出口約3成,難道在臺美合作的政策綱領下,傳產也應外移?傳產的勞工又如何外移?何況我晶片產業的資本組成裡有相當多美資,美資的存活與獲利不該是經濟部的工作。
國家安全議題,政府吹口哨壯膽;經濟議題,完全配合美國。莫非國家的未來、臺灣發展的路線圖,由川普政府擘畫,賴政府負責執行就好?(作者爲淡江大學政經系全英文學程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