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參加環太軍演不如軍備到位(張延廷)

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預計在2026年舉行。(示意圖,美聯社)

美國聯邦參議院日前通過「2026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強烈建議」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然而明眼人一看就能察覺箇中貓膩,美國參議院這種作法無非又在趁中美元首APEC會談之前藉機消遣臺灣,但是這般蓄意炒作臺海局勢,就當前國際安全環境而言,不僅毫無意義,反可能做球給中共發揮,甚至藉此增加機艦擾臺的頻率,對臺灣而言,極可能是得不償失。

環太軍演早從1971年開始舉行,但回顧美國自2000年起舉行的新型態「環太」(RIMPAC)系列軍演,本質上是應對新世紀亞太戰略格局的丕變,企圖重拾19世紀「炮艦外交」手腕,欲以其海軍聯合活動拉攏國際,所以纔會從原本的軍事盟友,逐漸擴大至南美洲和東南亞的第三世界,而且透過各種名目和藉口,將美國傳統海權勢力重新予以鞏固,防範戰略對手在地緣博弈的棋盤上適時「拔樁」。

尤其近年中共和俄羅斯聯手經營太平洋通往北極海的航道,令美、日等國甚感不安,因此纔不斷找來附屬國家壯其聲勢。但放眼看去,各國艦艇的等級與裝備水平差距甚大,充其量只能在海面上進行一般掃雷和油彈整補等普通訓練科目,根本談不上覆雜的高技術戰情資料通聯共享,與其說是「演習」,不如看成是年度「海上朝貢大拜拜」,對現代化海軍作業的實兵模擬效果十分有限。

美國每兩年舉辦一次環太軍演,號稱「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海上軍事演習,實際上卻連夏威夷原住民都予以否定和抗議,認爲環太軍演侵犯了夏威夷原住民的主權和自決權、破壞當地原住民的神聖文化和自然資源,包括使用炸彈和飛彈及長期破壞,例如將污染物留在土壤中,向海洋排放高污染物質。

其次,在環太軍演期間,人口販賣和性別暴力事件激增,還危害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包括43種海洋哺乳動物、5種瀕危鯨魚和1種瀕危海豹。部分受邀參與國曾經使用其軍隊對原住民進行種族滅絕、謀害環境捍衛者、鎮壓異議並犯下無數侵犯人權的行爲,因此認爲必須取消環太軍演。

再者,美國在亞太地區從上個世紀70、80年代起,早就和各國盟友制訂年度聯合演習期程,從水面、水下到低地球軌道的反彈道飛彈攔截試射,包括各種戰區的場域想定,涉及多種特定頻譜,這些屬於印太戰區作戰圖像共享的高度機敏資料,如此重要的軍情內容,又怎可能和「非盟友」在「團拜性質」的活動中共同使用呢?因此不難理解,美國參議院只是在中美關稅談判交鋒的僵持階段,以共和黨爲多數的議員再拿「臺灣」來向川普輸誠示好。

美國國會此時對這議題重新炒冷飯,不如積極要求五角大廈加快撥交我國近年向美國大量採購的各軍種武器裝備,同時審慎評估我國向美國提出的預警機和反潛直升機等新型機種,才能把臺灣塑造成「飛彈刺蝟島」。

建立正常而恆久的軍事戰備序列纔是上策,美國在中美交鋒的當下一再消費臺灣,不但會讓中共看破手腳,也會連帶影響亞太周邊各國對美國的信任,到頭來受傷最深的恐怕還是內部對立日趨激烈的美國自己。

(作者爲前空軍中將副司令、國立清華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