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半導體業的競爭策略(劉佩真)
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圖/臺積電提供
美國川普總統從上任以來對外新政不斷,與臺灣半導體業相關的措施包括課徵晶片關稅,以及可能對臺積電出重手。畢竟臺積電先進製程的高度競爭力確實是美國所欠缺的,尤其在Intel尚無力實現美國製造的重責大任之際,美方自然將瞄準臺積電,未來恐藉由各種方式脅迫臺積電擴大赴美投資,甚至要求先進製程做到臺美連線無時間差,更何況尚有救援Intel的議題。在川普強勢來襲下,臺灣半導體業者宜嚴陣以待。
事實上,面對美國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新政策,我國需要採取多元且全面的策略來應對,包括強化自身產業競爭力以保持技術領先與市場多元化;分散市場風險來強化供應鏈韌性;關注美國政策走向來隨時深入分析與評估;深化與美國的合作來建立更緊密的戰略伙伴關係;尋求國際聯盟來建立更廣泛的合作網絡,如與日本、韓國、歐洲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合作,共同應對美國的政策挑戰;瞭解美國未來潛在政策的影響以便做好風險管理等。
首先在強化自身產業競爭力,以保持技術領先與市場多元化方面,技術創新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立身之本,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保持在先進製程技術上的領先地位,特別是積極佈局下世代半導體技術,例如3D IC、異質整合、化合物半導體等,爲產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臺灣半導體業也應分散市場風險,畢竟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會增加產業的脆弱性。我國應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來加強與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區的合作,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同時針對不同市場的特點,制定差異化的市場策略,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
再者,隨着川普政策的多變性,我國應針對其政策隨時深入分析與評估,特別是美中科技戰會間接影響臺灣半導體業。近期需留意對岸DeepSeek對於美國AI生態系的影響,恐讓美方加大對於中國AI產業的打擊力道,我國半導體供應鏈恐將受到波及。
至於深化與美國的合作來建立更緊密的戰略伙伴關係方面,除了既有的合作項目,應積極拓展在新興技術領域的合作,例如AI晶片、量子計算、先進封裝等,共同引領產業發展。當然,臺積電未來若擴大在亞利桑那州的設廠,不僅是迴應美國供應鏈安全訴求的重要舉措,更是深化臺美產業連結的戰略選擇,但此需建立在臺積電是獨資的型態上,以保護其關鍵技術不外流。
整體而言,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着關鍵角色。面對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臺灣需要採取多元化的策略,在深化與美國合作的同時,強化自身產業競爭力,並積極尋求國際合作,才能確保產業的持續發展。(作者爲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