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夜班》揭醫療困境 醫界籲正視護理師過勞、投入資源
65歲以上人口突破400萬,慢性病患持續增加,醫療需求高漲,但醫護人力卻逐年流失,導致「關牀」、急診塞車與走廊病牀成爲常態。(本報資料照)
瑞士票房冠軍電影《失控夜班》近期在臺上映,描繪夜班護理師在資源不足下,面臨病患爆滿、人力嚴重短缺、醫護身心瀕臨崩潰的極端壓力。醫界五大團體今舉辦電影放映活動,表示這不僅是電影情節,更是臺灣醫療現場的寫照,呼籲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於急診、重症及基層醫療,避免醫療體系陷入惡性循環。醫療體系的失控,將是全民的代價。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今(5)日聯合臺灣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臺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五大專業團體,於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失控夜班》電影之夜」包場放映活動,邀請醫藥記者聯誼會與各界代表觀影。
《失控夜班》描繪瑞士醫院夜班護理師在資源不足下的極端壓力:病患爆滿、人力嚴重短缺、醫護身心瀕臨崩潰。這不僅是電影情節,更是臺灣醫療現場的寫照。隨着65歲以上人口突破400萬,慢性病患持續增加,醫療需求高漲,但醫護人力卻逐年流失,導致「關牀」、急診塞車與走廊病牀成爲常態。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許多醫護人員因長期過勞選擇離職,急診與重症單位更是首當其衝。醫療是守護全民健康的基石,若政府未能加大投資與資源挹注,臺灣醫療體系恐將全面失控。
五大團體齊聲呼籲,醫療永續是整體社會的共同責任,不是單一團體的呼聲。政府應正視醫療人力不足問題,將醫療支出視爲「投資」而非「成本」。在健保總額持續緊縮的背景下,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於急診、重症及基層醫療,避免醫療體系陷入惡性循環。洪子仁強調,醫療體系的失控,將是全民的代價,希望透過《失控夜班》的故事,讓更多人理解醫療現場的壓力,並推動政府在政策與預算上做出改變。
國際上許多國家早已將醫療視爲「國家競爭力」的重要一環,洪子仁說,透過增加公共投資、提升人力待遇與培育制度,確保醫療體系能在高齡化與疫情風險下仍能穩健運作。相較之下,臺灣的醫療投資長期偏低,醫師與護理師人力供需失衡,造成許多優秀人才外流。若不正視並改善,將使醫療量能不足的惡性循環持續擴大。
洪子仁表示,醫療專業人力的培育需要時間,短期的補救措施無法立即見效。唯有及早規劃、逐步強化,並透過跨部會協作,從教育培訓、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到社會尊重,全方位改善,纔有機會在未來10年避免醫療體系走向崩潰。在醫療投資不足與人力鬆動尚未成爲既定事實前,社會仍有行動的空間。唯有正視醫療永續,政府、專業團體、醫療機構與媒體合力,才能守護臺灣的醫療體系與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