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8區無醫院 醫療資源失衡
臺中市偏鄉醫療仍依賴「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劃(IDS計劃)」挹注資源,和平區採巡迴醫療站方式提供服務。(馮惠宜攝)
臺中市醫療擴張熱潮持續,但資源分佈失衡問題明顯。截至2025年8月,6家公立醫院急性一般病牀僅2140牀,佔比20.6%,而59傢俬立醫院病牀高達8245牀,佔比79.4%。新社、和平、后里等8個行政區仍無醫院,資源高度集中在少數熱區。雖然快速擴張可部分應對人口老化需求,但城鄉與行政區間醫療差距仍大。
臺中市每萬人口病牀數76.88牀,高於全國平均72.93牀,在六都中排名第三;執業醫事人員總數5萬2036人,其中護理師(士)2萬6176人、醫師1萬1727人,提供相對穩固的醫療基礎。然而,公私立病牀比例懸殊,公立僅佔20%、私立佔近80%,也成爲中興大學、臺中榮總等機構積極爭取設立公立醫院、維護公益醫療的主要原因。
偏鄉地區醫療可近性仍不足,以山線、海線及屯區3大次醫療區域爲例,每萬人急性病牀數分別爲44.91、40.93及42.82牀,雖達每萬人35牀的醫療網目標,但仍低於全市平均水準。偏鄉醫療高度依賴「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劃(IDS計劃)」,和平區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專科診療、巡迴醫療與遠距醫療,2025年上半年完成專科診療1028人次、巡迴醫療6254人次,顯示與市區可近性仍有明顯差距。
衛生局指出,臺中交通便利,基層醫療院所超過3000家,結合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可部分緩解資源不均問題。但事實上,全臺護理人力離職率偏高、人力短缺短期內難解,放任醫院擴張恐造成醫療品質下滑、醫護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