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社論/美財長貝森特辯護關稅 只是愈描愈黑?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路透社

隨着企業試圖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普通美國人的擔憂日益加劇,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卻暗示,政府徵收的鉅額關稅,非但不會萎縮經濟,反而會促進經濟。

按照川普政府的一貫作法,貝森特不發新聞稿、不開記者會,也不透過媒體放話,而是在X平臺上發佈一段採訪短片,並配文表示:「關稅正爲美國人民帶來歷史性的成果。就連主流媒體也開始承認這一點。我曾說過,今年關稅總收入可能達到3000億美元,但實際數字可能遠高於此。每3000億美元都能使GDP成長1個百分點。僅憑關稅,經濟成長率就可能達到5%。」

對於讀過總體經濟學的人來說,這番話真的讓人十分無言。首先,3000億美元約佔美國每年進口額的10%,進口額則約佔GDP的10%。然而,認爲關稅收入相當於進口額的10%,邏輯上說不通。舉例來說,以15美元價格由東南亞國家進口一件T恤,進口額就會增加15美元;但因這15美元的T恤會被美國人消費,所以兩者彼此抵銷;而且因爲這件T恤並非在美國生產,不應計入GDP。

貝森特另一個說法是聲稱美國GDP將成長5%。但GDP的成長取決於就業的成長和人均GDP的成長。目前,就業成長率僅略高於每年0.5%,美國GDP成長率一下子要增加4.5%根本不可能。

貝森特的說法迅速遭到專家的駁斥。他們指出,這些錢並非額外的經濟成長,而是美國人繳納的稅款;就連貝森特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不少分析師抨擊貝森特的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的經濟學」,關稅基本上是對美國人徵稅,貿易逆差正在惡化,並指出貝森特的解讀方向錯誤:3000億美元的關稅反而會使長期產出減少略低於1%。

徵收3000億美元的關稅,只是把關稅從美國消費者和企業轉移到政府,同時提高商品價格,損害出口商利益,並內化出一個滋生腐敗的程序。GDP是所有產品的生產總價值,而關稅不是生產。如果關稅提高了產品價格,那麼所有人用於購買其他產品的資金就會減少,增加關稅不對經濟造成衝擊就已是萬幸。

最糟的是,貝森特明知這一點,他本是傳奇基金經理人德魯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積極培養的前對衝基金經理人,現在又是川普總統言聽計從的最重要財經幕僚,他應該要發揮正面的影響力。

貝森特也在短片中更駁斥了美國企業宣稱關稅政策每年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的說法,辯稱企業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必須提出嚴苛的預期,而且沒有一家公司直白地點出「就是因爲關稅」。

然而勞工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8月製造業就業人數減少1.2萬個。自4月川普宣佈加徵關稅以來,製造業職缺累計減少4.2萬個。這些數字證明關稅未能像川普承諾的那樣創造製造業就業崗位,貝森特對此卸責表示:「這些數字都是落後指標。對於製造業來說,我們不可能彈指一揮就建立工廠。」但他相信「第四季將看到製造業大幅加速發展」。

貝森特想強調,疲軟的就業數據證明川普指責聯準會降息爲時已晚的說法,是正確的,但這些數據也證明,川普將經濟繁榮的功勞歸於自己,同樣也是錯誤的,因爲目前的經濟和勞動市場比拜登執政時期更疲軟,而且通膨仍在緩慢上升。

美國進步中心的數據顯示,除了4月以來製造業就業機會的下降外,職缺和招募人數分別減少了7.6萬和1.8萬。估計川普的關稅預計將使美國家庭每年損失2400美元,而製造業工人的薪資成長在關稅的影響下仍停滯不前。

知名經濟學家席夫(Peter Schiff)強烈抨擊貝森特關於經濟、市場和關稅的評論,認爲貝森特否認關稅造成廣泛衝擊有兩個原因:首先,貝森特不懂什麼是稅;其次,他撒謊是爲了避免讓川普難堪。而這兩種情況都讓他沒有資格繼續擔任財政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