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法媒:大會體現中國AI領域雄心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楊沙沙】7月28日,在上海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閉幕。此次大會四大主題展館展區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吸引了800餘家企業參展,集中展示3000餘項前沿展品及100餘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新品。

“300項,162億元”

“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數十款能夠倒啤酒、打麻將或拳擊的人形機器人亮相。”法新社27日稱,這體現了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雄心。

據悉,本屆大會有300項項目採購需求發佈,預計達成意向採購金額約162億元。香港文匯網報道稱,無論是大模型嵌入機器人、虛擬人,服務型與工業型機器人的加速落地,還是日常生活場景中多樣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種種趨勢都清晰表明,人工智能正從算法層的雲端計算下沉至現實世界的操作終端,落地進程全面加速。“在中國,AI融入日常生活的速度正在加快。”外媒稱。

在大會期間,中方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引發外媒普遍關注。美國“商業內幕網”評論稱,“中國呼籲建立一個全球組織來協調人工智能安全。而美國則不那麼積極。”美國CNBC電視臺還刊文發問:“英偉達此時在哪裡?”

“漸進式創新”與“指數級躍遷”

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當天,互聯網大廠開始密集發佈大模型產品。京東當天宣佈,旗下言犀大模型品牌全新升級爲JoyAI,擁有從3B到750B的全尺寸模型。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集團探索研究院副院長何曉冬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透露,“經我們內部評測,750B大模型,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梯隊。”

27日,阿里巴巴最新開源的三款大模型在上海亮相。幾天前,阿里通義千問團隊接連開源三款大模型,被外界稱爲“阿里AI三連發”。阿里雲相關負責人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上述三款大模型性能可比肩Claude4、GPT4.1、Gemini2.5 pro等目前同領域最強的閉源模型。同日,騰訊也發佈混元3D世界模型 1.0,並宣佈全面開源。

阿里雲副總裁、大數據和智能實驗室負責人葉傑平表示,當前AI模型技術正經歷從“漸進式創新”到“指數級躍遷”的歷史性轉變,“2019年,我們還在討論單點突破的語言模型;到2025年的今天,大模型已呈現‘周級迭代’的爆發態勢”。

中國電信首席科學家、美國貝爾實驗室院士畢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美國大部分AI企業都採用閉源模式,中國作爲追趕者,採取開源模式——這種戰略方法,有機會對領先者產生一定商業衝擊。雖然美國AI巨頭們在技術方面領先,但在工程實現和市場規模方面,中國也有不小的優勢。

“算力封鎖擋不住中國創新”

月之暗面、智譜等國內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則顯得低調很多。在偌大的展會上,上述兩家企業展臺設在不起眼的角落。實際上,7月11日, 月之暗面的Kimi K2模型就正式上線,並同步開源。英國《自然》雜誌網站隨後刊文稱,Kimi K2發佈後引發轟動,世界迎來“又一個DeepSeek時刻”。

英偉達CEO黃仁勳本月在鏈博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點名中國大模型DeepSeek R1、阿里巴巴通義千問以及月之暗面的Kimi,認爲“這些架構都是真正的創新,而這些創新常常誕生於受限的環境中”,“有壓力纔會迸發絕妙的創意”。

“我能想到三個可能的原因,”月之暗面Kimi研究員杜羽倫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迴應“爲什麼Kimi K2大模型性能超前”時表示,“第一,Kimi K2第一次在開源陣營裡把代碼和智能體任務做到跟頂尖閉源模型同檔,甚至局部超越,證明中國公司能持續產出全球頂尖的開源模型;第二,這些成績是在拿不到最先進GPU(圖形處理器)的條件下完成的,通過算法上的創新實現的,說明算力封鎖擋不住中國創新;第三,我們把權重、訓練細節、商用授權全部放開,上線兩週下載量就衝到20多萬,遠超同期所有開源模型,Cursor等各大編程工具也都接入。”“模型性能、技術創新、開源開放這三個點,應該是讓外界再一次感受到中國創新勢不可擋的原因。” 杜羽倫總結稱。

畢奇表示,中國“DeepSeek時刻”週期明顯變短,本質上是中國AI企業在技術上緊隨美國創新步伐的同時,在工程和成本上下功夫,進而從低中端市場起步,快速實現商業模式,逐步向高端發展。“雖然我們在技術上不如第一名美國,但在第二的位置上並不影響我們的商業變現。”他認爲,國產AI大模型做得非常成功,讓很多人大吃一驚。畢奇也提到,雖然AI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上很耀眼,在圖像、視頻方面,還有待於提高到可接受的商業水平。此外,如何讓AI突破到其他相應的商業領域形成商業閉環還在探索中。

大會現場,年輕人對科技展現出濃厚的興趣。B站今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每月有超過1.4億的用戶,在B站上觀看AI相關內容。“高線、高知、年輕”,B站AI內容相關負責人忍冬向《環球時報》記者這樣形容AI視頻觀看用戶的畫像。B站統計數據顯示,上述用戶羣體中,一、二線城市佔比接近一半,普遍是高學歷人羣,且很多是大學生或者剛剛走進職場的年輕人。

畢奇稱,置身於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看企業熱火朝天拿出各種展品,能夠感受到,中國在AI應用開發方面勢頭很不錯,都在擁抱AI,“如果AI能賺錢,中國有希望位居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