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臨牀突破 母體遺傳粒線體病風險大減

有8名健康嬰兒透過一種新的體外人工受精(IVF)技術在英國出生,這種技術能成功降低他們從母親身上遺傳基因疾病的風險,世界首例臨牀試驗結果今天出爐。

法新社報導,這項研究結果被譽爲一大突破,使得粒線體DNA出現變異的女性燃起了一線希望,有朝一日可望在不會將致病或致命疾病遺傳給子女的情況下擁有自己的孩子。

每5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到粒線體疾病影響,這種疾病無藥可治,症狀包括視力缺損、糖尿病和肌肉萎縮。

英國2015年成爲首個批准採用一種體外人工受精技術的國家,這種技術除使用母親的卵子及父親的精子外,還採用卵子捐贈者的少量健康粒線體DNA。

部分人士稱經由這種程序誕下的嬰兒爲「三親嬰兒」,不過研究人員反對這個用詞,因爲這種新生兒身上僅有約0.1%的DNA來自捐贈者。

這項備受期待的英國試驗結果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多篇報告中。

在英格蘭東北部紐卡索生殖醫學中心(NewcastleFertility Centre),有22名女性接受這項療程,共誕下8名嬰兒,分別爲4男4女,目前年紀介於6個月到2歲多。

根據研究結果,在其中6名嬰兒身上,會導致疾病的變異粒線體DNA數量減少了95%到100%。另外2名嬰兒的變異粒線體DNA則減少77%到88%,低於會致病的範圍。

其中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技術「有效減少母嬰間的疾病傳播」。

研究人員表示,8名孩童目前都健康無虞,儘管其中1人曾出現心律不整問題,後來也已成功治癒。

沒有參與這次研究的瑞典生殖專家拉森(Nils-GoranLarsson)肯定這是「一大突破」。

拉森還說,新的技術給了受到「毀滅性」粒線體疾病影響的家庭「非常重要的生育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