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貨幣政策 央行下半年重點工作明確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2025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暨常態長效推動中央巡視整改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會議),總結2025年以來工作,分析當前金融形勢,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抓好各項貨幣政策措施的執行
會議要求,要落實落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紮實做好下半年各項重點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繼續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提出,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合理增長,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和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抓好各項貨幣政策措施的執行,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提升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和監督。保持匯率彈性,強化預期引導,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落實落細是此次會議的核心要點之一。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這一政策猶如“及時雨”,爲市場注入充足的流動性。適度寬鬆並非無節制“放水”,而是在精準把控下,讓資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通過合理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水平,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
“對於科技創新企業而言,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味着更容易獲得低成本資金,有助於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消費作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適度寬鬆政策能提升居民消費能力,通過降低消費信貸成本等方式,鼓勵居民增加消費支出,促進消費市場繁榮,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消費與生產的良性互動。”袁帥說,“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工具,爲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支持,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助力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穩定就業大局;穩定外貿對於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產業鏈至關重要,通過提供外匯便利化政策、支持跨境融資等方式,能夠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匯率波動、貿易摩擦等挑戰,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維護我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對記者表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普惠小微支持工具、綠色金融等政策將繼續擴容,從“有沒有”轉向“用得好”。央行首次提出“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意味着對銀行考覈將從“規模”轉向“效率”。
突出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方向
會議明確,要突出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方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導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專業化精細化水平。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較快增長,加大“兩重”“兩新”等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促進產業提質升級。合理保障外貿企業融資需求。加強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業務監管與風險防範。
在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方面,會議明確,要持續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化債工作。有序推進重點地區和機構風險處置。進一步加強風險監測評估和宏觀審慎管理。
“持續支持融資平臺化債,意味着對城投的信貸展期、借新還舊仍會繼續,但會與‘區域+機構’風險處置同步推進,避免風險;匯率端強調‘彈性+預期引導’,既用市場化手段防止單邊貶值,也爲外貿企業提供套保時間窗口,減少恐慌性結售匯。”柏文喜說。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記者表示,對於房地產領域風險,會議雖未直接提及,但“重點領域風險”可能包括房企債務化解與“保交樓”金融支持,政策或在“託底不刺激”框架下局部放鬆(如一線城市限貸微調);同時,在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金融風險方面,部分區域銀行不良率攀升問題或通過兼併重組、資本補充工具化解,避免系統性傳染。
“此次會議釋放的政策信號總體穩健,在延續‘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同時,更強調精準滴灌而非全面刺激。下半年經濟能否實現預期增長,關鍵在於:消費復甦的可持續性(就業與收入改善),民間投資信心能否隨政策紅利釋放而修復,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對出口和供應鏈的影響是否可控。”張雪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