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資源助攻 瑞艾科技iSeek實現低成本AI 助多元產業升級

瑞艾科技創辦人葉泉亨(左)與楊松樺希望將AI技術普遍化,融入各行各業。(圖/李京升攝)

隨着AI技術快速發展,影像辨識已不再是高科技產業的專利,而是逐步走入零售、工安、醫療等多元應用場域。由臺中市政府扶植的新創企業「瑞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的「iSeek」技術,結合SaaS(軟體即服務)與圖像處理演算法的創新方案,不僅協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也大幅降低導入AI成本,讓AI技術不再有高門檻,而是更普及融入生活。

37歲的瑞艾科技創辦人葉泉亨畢業於弘光科大資工系,看準智慧型手機的未來發展性,與同樣是資工系學長也是表哥的楊松樺共同創業,2014年2人年僅26、27歲,憑藉滿腔熱血,想用科技爲大衆帶來更多便利性,並解決企業所面臨的難題。

瑞艾科技研發出的iSeek平臺,可透過現有監視器畫面進行即時影像分析工地現況,並結合SaaS(軟體即服務)與圖像處理演算法,讓各企業可以低成本導入AI技術(圖/李京升攝)

葉泉亨、楊松樺帶領團隊所開發出的 iSeek 平臺,可透過現有監視器畫面進行即時影像分析,不需額外加裝任何硬體設備,即能爲零售業帶來全新的商情洞察。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將監視器從單純安防用途升級爲數據蒐集與決策工具,協助業者快速掌握市場脈動。

iSeek 能即時辨識顧客的年齡與性別,讓業者瞭解不同時段的客羣結構,做爲行銷與商品陳列的依據。同時透過人流與容留監測,零售商可清楚掌握賣場熱點與動線,優化商品配置並提升購買率。若賣場設有停車場,iSeek 的車流辨識亦能統計進出量,與人流數據交叉比對,進一步推估來客轉換率。

在安全管理上,iSeek 內建的火煙與跌倒偵測功能,能在第一時間進行通報,降低意外風險,兼顧顧客安全與企業社會責任。所有蒐集到的數據都能整合成即時儀表板與報表,協助業者進行跨門市比較、消費行爲分析及行銷成效評估。

與市面上多數需綁定專屬硬體的 AI 方案不同,iSeek 完全以雲端 SaaS 形式提供服務,只需連線至既有監視器即可上線。這大幅降低導入門檻與成本,讓零售業能快速升級,而不受制於硬體綁約或設備淘汰問題。iSeek 的推出,象徵零售業正式邁入數據驅動的新時代。透過年齡、性別、人流、容留、車流、火煙、跌倒等多面向的線上辨識技術,零售業者能全面提升營運效率,並將傳統監視器轉化爲創造營收價值的智慧零售引擎。

在工業與營建領域,iSeek也展現出高實用價值,工地現場透過SaaS(軟體即服務)導入AI技術,能在不更換監視器設備情況下,即時辨識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等裝備,若無穿戴裝備,2秒內就會即時發出警示,該系統亦可擴充辨識火煙、跌倒、逗留等異常行爲,大幅提升安全防範能力。

葉泉亨說,現在各大產業人力缺工嚴重,以營造、建築業來說,人力成本大幅提升,雖然現在工地多有設置監視系統,但只有監看功能,如果要檢查工人是否有正確戴好安全帽或穿着裝備,可能得配置人力巡邏,不過工地如果腹地大,巡查效果、效率都不佳。

他表示,市面上雖然有許多AI工安辨識方案,且營造業也有意尋找緩解工安意外的產品,但當中小企業AI技術知識不足時,想導入AI工地安全監控,需要學會許多AI專有技術名詞,再者往往得花大筆費用購買昂貴AI辨識系統。這對於非科技業的業者來說,高成本、高失敗風險成爲AI落地最大的市場痛點,也是大家望之卻步的原因。

而瑞艾科技開發的iSeek能克服困境,只要業者把工地既有監視器畫面上傳到瑞艾科技的雲端,不需要花錢升級或替換監視器設備,以最低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導入AI科技執法技術,即可全天候精準掌握工地情形,更有即時通知回報,改善傳統必須長時間盯着監控畫面的問題。

iSeek除能在工地、倉儲、醫療長照機構等需要高安全監控場域廣泛使用,也可用於賣場、商業店家、國道服務區,可作爲輔助人力的智能助手,透過AI影像辨識,準確統計人流、客流量等數據,節省各項成本,也提升管理效能。

這項iSeek運用在工安的技術,是葉泉亨帶領團隊參加臺中市政府第2屆創業競賽榮獲銀獎,並申請地方型SBIR計劃,成功開發出的AI技術,透過市府的資金補助與扶植,讓瑞艾科技提升競爭力,更滿足各行各業對AI的需求。

iSeek技術能在工地、倉儲、醫療長照、國道服務區、賣場等地方機構等場域廣泛使用,作爲輔助人力的智能助手。(圖/李京升攝)

葉泉亨表示,他希望能爲家鄉臺中有所貢獻,因此選擇在臺中創業,能夠在競賽中獲獎,他認爲公司專注於開發AI,且擁有紮實的AI技術,並特別打造iSeek月租訂閱制,即便是小店家每個月也能用幾千元導入AI技術,盼AI能生活化的理想受到肯定,才能在競賽中脫穎而出。

他提到,當初參賽是想要增加曝光機會,在成功爭取市府補助和得獎後,也爲公司開啓更多商業機會,除在市場知名度大開。同時也特別感謝市府數位局、建設局、經發局等局處願意與iSeek新技術平臺做合作,他認爲政府單位在輔導新創技術時,公部門願意支持輔導新方案的應用跟落地非常重要,也是他們公司成長的關鍵之一。

葉泉亨說,創業初期公司只有他跟楊松樺2個人,他們還把自己房間改造成工作室,整天窩在裡面研究開發最新技術,到如今是小有發展的AI的技術公司。這一路來最大的困難是公司資金水位與研發產品投入間「理想與麪包不停拉扯」,非常感謝一路以來透過參加市府創業競賽、SBIR計劃得到資金挹注,讓團隊在現實與理想中有了喘息空間,讓瑞艾可以逐步的實踐夢想。

臺中市府經發局指出,市府持續提供創業者各項輔導資源,包括提供場域空間資金協助、創業講座課程、轉型研發等各項創業支援;如臺中跨境體驗示範基地讓創業者進駐,並提供創業所需課程與業師資源;資金協助及轉型研發,則提供如協助申請中央資源及政策貸款、地方型SBIR補助等,自盧市長上任以來,輔導業者申請補助金額約9,000萬元,地方型SBIR補助亦已結合中央資源挹注超過1.8億元,補助本市250家中小型企業,成爲創業者的後盾。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