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行動亮出朝陽羣衆文明範兒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朝陽區獲悉,今年以來,朝陽區統籌31個區級部門、43個街鄉,以“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十大文明行動爲抓手,通過科技賦能精細治理、多元聯動深化實踐、榜樣引領全民共治,全方位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讓“朝陽羣衆文明範兒”成爲城市文明最鮮明的註腳。

科技賦能構建精細化治理新格局

在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科技正成爲朝陽區破解文明難題的“金鑰匙”。建外街道的智慧調度平臺上,智能攝像頭精準捕捉到牆面小廣告後,工單即刻自動派發至附近巡查員手機,巡查員根據定位10分鐘內抵達現場清理,從發現到處置全程不超過1小時。這種“數腦+人腦”“線上+線下”的協同模式,讓轄區小廣告一次性處置合格率穩定在94%以上,多次實現單日100%處置達標,主次幹道、背街小巷的“牛皮癬”問題逐步清零。

在交通文明治理中,科技同樣大顯身手。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聯合朝陽區以“執法+教育+科技”組合拳,聚焦騎車拍照、車筐載人等十類非機動車不文明行爲開展專項整治。通過智能攝像頭實時識別、車牌識別技術追溯違法主體,在早晚高峰時段對學校、商圈等重點區域精準執法,專項行動以來,轄區非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

科技賦能更延伸至民生服務領域。六裡屯街道甜水西園社區通過“微信反映機制”構建“發現-反饋-處理”閉環,實時處置違規遛狗事件;延靜寺社區在居民求助後1小時內完成水管爆裂搶修;麗景社區聯合物業運用第三方專業技術,通過擋鼠板設置、鼠藥科學投放等手段解決鼠患問題。

多元聯動深化文明實踐浸潤式傳播

朝陽區以“文明實踐+”模式爲載體,讓文明理念從“紙上倡導”變爲“生動實踐”,在互動參與中浸潤人心。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朝陽實驗小學,食堂大廚帶着學生們追溯一粒米的“旅程”——從採購、加工到分餐,每個環節的辛勞讓孩子們直觀感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工人體育場的文明倡導活動中,20餘組青少年家庭沉浸式體驗足球文化的同時,將“觀賽嘴淨、人走場淨”的理念牢記心間。活動後,孩子們舉着“文明觀賽”手舉牌的照片在家長朋友圈廣泛傳播,一位家長感慨:“這堂文明課,比說教更有力量。”此類活動讓賽場成爲文明教育的生動課堂,推動觀賽禮儀成爲三里屯體育賽事的新風尚。

社區是文明實踐的主陣地。甜水西園社區面對外來人員遛狗引發的環境問題,不僅增設寵物糞便收集箱、“語音+圖文”宣傳牌,更推行“樓門長+網格員”雙軌管理,建立養犬家庭臺賬,通過“文明養犬示範戶”評選激發居民自覺。秀水園社區調解夜間練琴噪聲糾紛時,既以《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明確邊界,又提出“22點後不練琴、佩戴耳機降音量”的柔性建議,讓鄰里在理解中達成和諧共識。

生態治理領域的多元參與更顯活力。朝陽區“美麗朝陽”綠色志願服務隊構建“1+6+N”組織體系,北青社區報服務隊、高校志願中心等分隊活躍在街區環境提質、藍天守護一線。“清潔運輸綠色聯盟”集結航空、冷鏈、工程運輸企業,推動客運“電驅”轉型、冷鏈“零碳”升級,讓綠色出行從倡議變爲行業自覺。這種“政府引導、企業擔當、羣衆參與”的多元模式,讓文明實踐覆蓋生活各場景。

榜樣引領營造全民共治文明新風尚

“總有一束光,曾在某個時刻照亮你。”在朝陽區崇德堂匾額博物館,“2025朝陽羣衆好榜樣”故事宣講匯上,微話劇《逐光而行》再現了快遞騎手劉壯爲11歲血液病患兒捐獻骨髓、教師鄭丹娜30年堅守育人初心的感人場景,臺下觀衆熱淚盈眶。這場“宣講+藝術”的創新活動,通過誦讀、微視頻、微話劇等形式,讓40位榜樣的故事直抵人心。

朝陽區深耕“朝陽羣衆好榜樣”品牌,構建四級推選機制,暢通組織、媒體、羣衆、個人四大推薦渠道,讓基層“凡人微光”被看見、被傳頌。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0人獲“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52人(團隊)榮登“中國好人榜”,21人榮獲“首都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71人(團隊)獲“北京榜樣”稱號,572人(團隊)成爲“朝陽羣衆好榜樣”。

榜樣的力量不止於傳播,更在於轉化爲行動。孔令譽、雲巖濤等榜樣走進社區、學校、園區開展百場宣講,帶動市民參與“文明交通勸導”“觀賽垃圾隨手撿”等實踐活動,讓“榜樣怎麼做,我們跟着學”成爲共識。

禮遇榜樣更讓“德者有得”蔚然成風。朝陽區開展“聚光·禮遇榜樣”活動,組織榜樣走進博物館體驗非遺手作、打卡文旅路線,16家單位加入市級“北京榜樣禮遇聯盟”,提供專屬關愛服務。“崇德朝陽·禮遇榜樣夥伴計劃”更好整合社會力量,讓好人好事有回報、文明行爲有激勵,形成“崇尚榜樣、學習榜樣、爭當榜樣”的良性循環。

從智慧治理的“精準高效”到文明實踐的“潤物無聲”,從榜樣引領的“星火成炬”到全民參與的“共治共享”,朝陽區以十大文明行動爲抓手,讓文明有禮成爲城市的底色。

文/本報記者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