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建設首項完成工程是它! 1976年啟用如今成臺灣第二大商港
臺中港舉行通航典禮,碼頭上人潮洶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6/10/31 高鍵助攝影)
臺中作爲臺灣其中之一的直轄市,不僅商業繁榮,漁業也相當發達,而在過去十大建設期間,臺中港便作爲其中一項,並於1976年完成,是當年首個完成的十大建設工程,舒緩了基隆港與高雄港的壅塞問題,成爲臺灣經濟起飛時期中部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
臺中港所在的梧棲地區,位於大甲溪口與大肚溪口之間,海岸線向陸地內凹,形成天然的小型船隻停泊處,在18世紀就出現了小型漁村,清治時期的梧棲港已具備一定規模的航運機能。
【推薦閱讀】 連貫臺灣東部的生命線 1980年北迴鐵路通車 【歷史上的今天1031】十大建設之一 中山高全線通車
而到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爲配合臺灣中部產業發展及「南進政策」需要,考量基隆與高雄兩港距離過遠,一度以梧棲港作爲擴充中部商港的地點,並命名爲新高港,不過因爲戰事發生,計劃停擺。而到國民政府來臺,新高港更名爲臺中港,曾一度繁榮,臺灣接管計劃綱要中甚至規劃梧棲爲省轄市,但隨着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而沉寂下來。
1960年代臺灣經濟開始起飛,進出口貿易量急遽增加,基隆港與高雄港逐漸出現壅塞現象,政府才決定重新啓動臺中港的建設計劃。到了1970年,梧棲國際港正式定名爲「臺中港」,並被列爲十大建設項目之一,於1976年啓用通航。
臺中港的建設並未因第一期工程完成而停止,隨後有第二、第三期工程,如今的臺中港已發展成爲擁有58座碼頭的現代化大港,2010年起貨物裝卸量已超越基隆港,成爲臺灣第二大國際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