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室/臺灣房仲業的突圍之道

臺灣房仲業的突圍之道。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年來的房市調控,採跨部會、多工具齊下,其核心影響可歸納爲信用管制(央行七波打房)、稅制改革(房地合一2.0),以及法規限制(平均地權條例)等三點,也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房仲業者營收銳減、營運壓力大增,甚至出現倒店與轉職潮,行業瀰漫着集體焦慮。

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坐以待斃無異於加速淘汰。臺灣的房仲業者正積極求變,從作業模式、業務範疇到服務深度,展開了一場全面的突圍戰。

一、數位轉型與AI賦能:從人海戰術到科技精耕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房仲業的生態。過去依賴人脈和傳單的「人海戰術」已然過時,取而代之的是以數據和演算法驅動的「科技精耕」。

房仲的角色已從單純的「資訊提供者」,轉型爲善用科技工具、爲客戶過濾資訊、保障交易安全並提供深度洞察的「專業價值顧問」。

•AI技術應用:各大品牌紛紛投入資源開發AI工具。例如,永慶房屋和信義房屋導入「AI智能配案」系統,能根據客戶的隱性需求與海量數據,精準推薦物件,大幅提升媒合效率。

•數據分析能力:經紀人利用公司提供的數據平臺,分析區域成交行情、價格走勢與供需變化,能爲客戶提供更具說服力的定價策略與市場判斷,專業形象得以深化。

•個人品牌經營:愈來愈多房仲經紀人意識到經營自媒體的重要性。他們透過拍攝賞屋短影音、撰寫房產知識部落格、經營LINE社羣等方式,主動建立個人專業形象與粉絲羣,從而吸引精準客源,擺脫了傳統陌生開發的低效與被動。

二、業務多角化經營:不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

爲了應對買賣市場的劇烈波動,房仲業者開始積極開拓新業務,以創造多元且穩定的收入來源,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租賃管理成顯學:包租代管業務因能提供穩定且持續的現金流,成爲許多房仲業者對衝買賣市場寒冬首選。這項業務不僅能維持營運,更能借此維繫客戶關係,等待未來可能的買賣時機。

•開拓新藍海市場

1.都更危老整合:憑藉對區域的深度瞭解與長期積累的人脈,房仲業者切入都市更新與危老改建的前期整合服務。這是一塊高專業門檻、高潛在回報的潛力市場。

2.商業不動產:部分業者將業務觸角從住宅市場延伸至辦公室、店面、廠房等商用不動產領域,服務不同的企業客戶羣。

3.海外不動產:具備國際資源的品牌,則協助高資產客戶進行跨國資產配置,開拓另一條業務線。

•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務:超越單純的買賣撮合,業者開始整合搬家、清潔、室內設計、裝修施工等上下游產業鏈,爲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藉此深化客戶關係,將一次性的交易延伸爲長期的服務。

三、深耕剛性需求:鎖定自住客羣的精準服務

在投資客因政策而退場後,市場上最穩固的力量來自剛性需求的自住客羣,成爲所有業者爭奪的焦點。服務模式也隨之從追求快速成交,轉向深度經營與信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