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臺灣館閒置9年 重啟轉型兒探館
新竹市府重啓兒童探索館工程,文化局表示,將拆除球體結構與外伸平臺(鱷魚嘴),保留白框結構。記者黃羿馨/攝影
大阪世博落幕,部分場館展後利用、建材循環又成風潮。但2010上海世博最熱門場館之一的世博臺灣館,2013年移回新竹市後一度風光,但近9年前歇業後,荒廢閒置迄今,新竹市審計室查覈該館短絀7億餘元。新竹市府表示,重啓工程已決標,將轉型爲兒童探索館。
1970日本萬國博覽會的太陽之塔,展後成爲永久地標。德國漢諾威世博園區展後延續爲展覽場地,上海世博的中國館轉型爲中華藝術宮,成爲上海美術館的永久館址。
上海世博臺灣館「山水心燈」,外觀爲高約20公尺的巨型玻璃天燈,展覽結束後,竹市府斥資11.25億元搬回新竹,2013年重建啓用,由環球購物中心經營。初期主打光影與多媒體展示,卻因營運不佳,才3年就結束營業,被地方戲稱爲「地表最大捕蚊燈」,至去年底累積短絀逾7億元。
竹市府2017年投入2.27億元,將轉型爲「兒童探索館」,當時的市長林智堅還請來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見證簽約儀式,孰料工程因廠商財務異常解約收場。幾經波折,今年6月3日新設計標案終於決標。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將拆除球體結構與貌似「鱷魚嘴」的外伸平臺,保留白框結構,打造成兒童科普教育基地。
新竹市審計室指出,世博臺灣館初期新建成本、購買商標權約11.25億元,轉型兒探館工程經費2.27億元,累計已投入13.52億元,市府再投入大筆經費重啓兒童探索館,卻未見營運計劃與財務評估,市府應謹慎思考資金運用成效。
審計室另發現,文化局2022年與臺灣科學教育館簽訂合作特展合約,斥資1478萬元打造「敲敲打打工作坊」,擺放逾300件木製及紙製特展品,因工程中斷,展品封存於館內1樓逾3年,恐受潮或遭蟲蝕。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敲敲打打工作坊」因工程解約無法開放,展品皆置於現地,保存狀況良好,並派駐保全現場維護展品安全。另外,兒童探索館重啓工程,正進行基本設計,預計明年夏天發包,將作爲2028年首檔開館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