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文學獎出爐 家族故事賺熱淚

第四十五屆時報文學獎得獎者,開心拿着獎座與評審作家們合照。圖/杜宜諳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備受全球華人關注的第45屆「時報文學獎」於12月7日舉行頒獎典禮並公佈得獎名次,其中報導文學類本屆鎖定家族書寫,幾乎所有得獎者都帶着親友團共享榮耀,評審楊渡認爲,一個人的生命中,如果能幫後代子孫留一本家史,是最溫暖的家族共同記憶。

報導文學類獲得首獎的《走進父親的越戰青春》,作者張蘊之從在越南胡志明市旅行,一步步回想父親生活過的時空,她表示,臺灣已經來到每個人都可以出來說自己故事的時候,她參加文學獎的意義就在於一分社會責任,試圖與臺灣社會對話。而作者蔡仲恕是得獎者中最高齡,30多年前因脊椎受傷只能長坐輪椅轉而喜愛創作,他寫的《都是豬》呈現家族土地的流變,蔡仲恕表示,他深信唯有家族成員凝聚,路才能走得更遠。

本屆散文首獎作者韋有凱是江蘇連雲港人,作品《涉世三日》充滿飽實的生活感;此外散文得獎者首度出現夫妻檔,寫《造山》作者遊書珣與寫《幫媽媽拍照》的張英珉一向在文學獎戰績赫赫,這次一同入榜,開心帶着孩子來領獎;另一名佳作陳凱宇也親自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領獎。

新詩類首獎得主陳家朗來自澳門,他因爲經常往返醫院而寫出《植物寓言-在瑪麗醫院》;二獎劉真儀則是以《疼痛月會報》從按摩談移工,透露出兩位女性的惺惺相惜;兩名佳作中,林瑞麟作品《陪他回家》深刻寫出陪伴老邁父母親的心路;熊佳慕以組詩方式探討生存問題,寫出《關於存在的一些詞彙》。

短篇小說類依然高手雲集,首獎由賴怡奪得,作品《AIKO愛子》是現代版的網路懸疑推理浪漫劇場;二獎是小說家楊隸亞以《家庭對話》寫出中年女同的心內話;兩篇佳作戴國皓的《在地球之上》是一篇悲傷的成長小說,也是魔幻寫實的鄉村地誌;而鍾凱元的《房間》讓所有的人生細節都在房間裡展開、前進,魔幻又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