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教育獎生命故事徵文出爐 小學生寫獨臂籃球隊長獲首獎

「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生命故事:生命鬥士文藝賞」徵件活動,花蓮縣吉安鄉光華國民小學的何泰然同學的「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獲得首獎。(教育部提供/林縉明臺北傳真)

「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生命故事:生命鬥士文藝賞」徵件活動,經過專家學者評審選出9組(位)學生爲獲獎者,其中首獎爲花蓮縣吉安鄉光華國民小學的何泰然同學的「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文章用散文行事描述主角靠着獨臂成爲籃球隊長的故事,描述生動。

教育部國教署爲了更廣泛地宣導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的生命故事,去年9月19日至11月30日舉辦「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生命故事:生命鬥士文藝賞」徵件活動。此活動旨在鼓勵各級學校學生,以歷屆獲獎者作爲生命教育講師,撰寫文章或編制影片,從而提升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的社會影響力。

經國教署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評審,最終決定徵文競賽組錄取9組(位)學生爲獲獎者,首獎爲花蓮縣吉安鄉光華國民小學的何泰然同學的「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文章的主角是2016年獲獎者範弘昊,泰然用散文形式將弘昊求學時克服困境、堅持信念,靠着獨臂成爲籃球隊長的故事描寫得非常生動!另一名首獎爲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國中部的卓子筠同學的「太陽的女兒」,文章的主角是2002年獲獎者盧馬利,子筠的文章中傳達出她深刻的受馬利原諒肇事者的大愛所感動,並想將這份感動也分享給他人。審查委員表示,兩位同學的文章具有原創力,內容完整感人,情感飽滿,足堪表率。

教育部指出,總統教育獎自民國90年設立以來,每年皆會遴選出在逆境中仍能奮發向上、樂觀進取的優秀學生,作爲社會的楷模。爲了更深入瞭解歷屆獲獎者的需求,教育部委託嘉義大學成立發展分組辦公室,定期以實地訪視的方式,針對學生的就學、就醫、就業及生活等各種需求進行了解。透過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的合作,整合各項資源,並提供必要的關懷與協助,望能促進獲獎者的後續發展。

教育部表示,在對歷屆獲獎者持續追蹤與關懷的過程中,部分獲獎者表示願意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激勵更多人。因此自112年起,國教署成立「總統教育獎歷屆獲獎者生命教育人才庫」,鼓勵各校邀請人才庫中的獲獎者分享他們的故事,期望能激發學生以順境對應逆境的能力,進而激發正向生命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