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效應 大摩下修臺積獲利…今、明年EPS各降6%、12%
臺積電。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臺幣匯率昨(3)日持續升值,法人擔憂上市櫃企業獲利表現。外資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基於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強升對營運面的影響,調降臺積電(2330)今、明二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各6%、12%;臺灣科技硬體廠營收也恐出現下滑10%風險。
這是外資圈中,第一家因爲新臺幣匯率強升,調降臺積電與相關硬體廠商營運表現的報告。
大摩看臺幣強升對科技業的影響
由於第2季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強升約10.96%,進入第3季後,更見到28字頭。市場原先推測央行匯率政策,是今年守29元,明年見到28元。但如今纔剛進入下半年就已見到28字頭,市場擔憂電子產業後續營運恐承壓。
針對新臺幣升值對電子產業影響,尤其是指標廠臺積電,大摩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說,第2季新臺幣匯率強升逾10%,恐將對臺積電毛利率造成逾3個百分點的衝擊,使得下半年毛利率,由原先預估的58%~59%調降至55%~56%。
匯率升值對臺積電獲利造成影響。詹家鴻根據新臺幣升值情況估算,同步調降臺積電今、明兩年EPS各6%、12%,調降後EPS各爲55.01元及64.61元。
不過,詹家鴻強調,根據歷史經驗,新臺幣升值與臺積電本益比擴張及外資持股比率具有正相關。因此儘管受到新臺幣升值因素影響,仍維持臺積電「優於大盤」評等及目標價1,288元不變。
大摩臺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則對相關科技硬體廠營運表現與新臺幣匯率升值之間關係進行深入剖析,除預期硬體廠全年營收將出現下滑風險,廠房在臺灣的企業更會有較大毛利率衝擊。
施曉娟說,在大摩評估涵蓋的38家臺灣科技硬體廠商中,有超過90%公司的逾50%營收以美元計價。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倘若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維持在29~30元,相關公司全年營收將比原先預期數據出現5%~10%下滑風險。
此外,多數公司採用自然避險方式降低匯率風險,因此對毛利率影響多在1個百分點內,不過若主要廠房位於臺灣,如大立光、玉晶光、羣創、友達等,則預期毛利率受衝擊程度會較大。
至於某些具有大量美元資產公司(佔營收比重大於50%),如果這些資產是現金或營運資金,則需在業外損益中反應匯兌損失,這些公司包括川湖、大立光、元太、鴻準等,預期將受到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