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南明區70年綠色發展之路
清晨,南明河畔,飛鳥掠過水麪蕩起清亮的水波紋,沿河而建的健身步道上晨練的市民正迎風慢跑;夜間,花果園溼地公園人流涌動,清亮的水面倒映着絢爛的霓虹燈光,河岸邊鬱鬱蔥蔥的綠植是飛鳥、游魚休憩的家園。
“植”此青綠,以成美景。近年來,南明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立市”戰略不動搖,錨定“生態立區”路徑,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不斷提升人民羣衆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不斷爲南明區實施“強省會”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動能”。
向綠而治 綠水重塑繪新顏
盛夏,23℃的“爽爽貴陽”迎來天南海北的遊客,甲秀樓日夜人流不息,浮玉橋上,身着少數民族服飾的遊客留下一張張旅拍照片,澄澈明淨的南明河搭配着綠意盎然的河岸正是最具詩意的構圖。
美景背後,是一段“因水而憂”到“因水而優”的艱難歷程。
南明河是貴陽市的“母親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貴陽人。但在本世紀初,因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直排入河,導致水質不斷惡化,陷入“治理 — 污染 — 再治理”的循環僵局,久久不散的河水異味一度與甲秀樓相伴而生。
2012年,貴陽市啓動“南明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按照“控源截流、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的思路,對南明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作爲南明河重點流經區域,南明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扛起治理、保護母親河的重大政治責任,將生態保護修復與經濟社會發展一體謀劃、統籌推進,從主要支流專項治理、“九條大溝”雨污分流到興建“四廠一站”、建立健全常態機制等方面精準發力,積極探索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南明模式”——通過採取修建再生水廠、實施大溝治理工程、治理黑臭水體、全面推行河長制等一系列措施,堅持不懈、久久爲功對南明河流經段進行系統治理,有力推動南明河水除臭變清、持續向好。
如今,南明河干流城區段水生動植物種羣類型豐富,時常可見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前來覓食棲息,南明河畔水清林綠飛鳥成羣,繪就了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美麗畫卷。
綠水重塑繪新顏,南明河的華麗蛻變是南明區持之以恆抓好污染防治工作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南明區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固廢治理、農村環境整治”五大攻堅戰,持續推動污染全形態、全鏈條、全區域治理。2024年,南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9.5%,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保持100%。12座污水處理廠保持正常運行,生活污水處理率穩定在98%以上,爲提升水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向綠而生 精細化管理守護城市綠意
清晨,走進冠洲口袋公園,滿園皆綠,錯落有致的景觀造型、舒適便利的休憩長凳、富含文化印記的休閒步道以及功能齊全的健身組合器材,一應俱全;午間,登上方圓薈·海豚廣場7樓的戶外露臺向外遠眺,環境清幽、風景秀麗的花果園溼地公園與現代時尚的花果園購物中心交相輝映;黃昏,在貴陽市森林公園,沿着林蔭道爬上山頂,坐在懸崖邊端着咖啡看橘色晚霞鋪滿懸崖,山風混着咖啡香,沁人心脾。
在南明,“小而美”的口袋公園、鑲嵌在城市商圈核心的“公園式”商場以及環抱城市而生的城市公園等或大或小的綠色空間深入城市肌理,在城市的犄角旮旯“見縫插綠”,不斷拓展着羣衆身邊可觀、可感、可親近的綠色空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愜意日常成爲城市標配,共同勾勒出“城綠交融”的詩意畫卷。
如何守護好這份城市綠意,正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生動課題,作爲省會城市中心城區,南明區以實際行動作答——狠抓城市精細化管理,堅持抓在平時、管在日常。
具體來看,南明區多維度發力: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2024年南明區出動執法人員1363人次,檢查企業693家次,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爲3起,罰款4.2萬元;嚴格環評審批——積極開展建設項目現場踏勘,做好項目前期諮詢服務,完成轄區內21個建設項目的現場踏勘,對轄區內登記備案項目做好指導管理;強化排污許可證後管理——持續鞏固排污許可全覆蓋成果,指導轄區排污單位落實變更、延續、重新申請等相關手續;強化聯合執法——補全餐飲油煙執法空白,印發《南明區餐飲業油煙治理實施方案》,明晰屬地鄉辦的管理職責以及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形成管理執法合力,同步建立餐飲油煙線索移交機制;認真落實林長制——更新調整南明區區級林長名錄,2024年各級林長共開展巡林1776次,發現並解決問題88個;積極推進河長制——緊緊圍繞河長制工作“六大任務”和“五項行動”要求,全面推進河湖管護治理工作,守護好轄區“六河碧水”。
如今的南明,山在城中立,林在城中生,轉角即是“綠”。
向綠而行 生態文化浸潤人心
2024年7月5日,“貴陽路邊音樂會·青雲之音綠·2024貴州環保風尚音樂會”專場舉行,現場唱響多首和自然相關的歌曲,用音樂傳遞綠色旋律,倡導公衆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攜手共建綠色美麗家園。同年全國生態日期間,貴陽市生態環境局南明分局聯合轄區有關部門,在永樂鄉農貿市場、花果園溼地公園等開展南明區2024年“全國生態日”系列宣傳活動,力促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全民參與。近年來,南明區切實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厚植生態文明內生動力,持續傳播文明風尚,倡導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營造向上向善的生態文化自覺。
豐富生態文化載體。堅持和完善文藝精品創作規劃,創作、推出《重環保·垃圾分類廣宣傳》《布依婚俗小劇》《布依土歌》等音樂快板作品。
積極推進生態文化實踐。以“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重要時間節點爲契機,抓好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以綠色出行、節水節能、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爲主題的系列活動和志願服務,推動羣衆在“衣、食、住、行、遊”中踐行文明健康方式。2024年累計發放生態小禮品及宣傳手冊20000餘份,讓綠色理念融入轄區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時,通過廣泛開展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機關等綠色文明創建活動,常態化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進家庭”“進社區”“進單位”“進學校”“進商場(超市)”“進餐飲企業”等宣傳活動,號召居民共建共治,養成良好的綠色文明生活習慣,引導和動員廣大羣衆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自覺做生態環境保護的倡導者、行動者、示範者。
當春意漸濃,南明河畔的李花盛放,又一次映照甲秀樓,綻放春日的詩意浪漫;當仲夏時節,市民遊客紛紛鑽入貴陽市森林公園,手捧一杯咖啡,在懸崖邊賞綠避暑;當秋高氣肅,河濱公園的楓樹染紅了枝丫,人在園中猶如畫中;當歲暮天寒,灰鷺做客溼地公園,此起彼伏的鳥鳴聲,在冬日的溼地公園奏響一支“動人序曲”。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70年間,南明區步履不停、久久爲功,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讓青山綠水成爲常態,讓清新空氣相伴左右,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爲美麗南明的亮麗名片,南明的未來,正因此愈發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熊道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