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有成?「活化石」三棘鱟成對現蹤澎湖中屯沙灘

一對國際列爲瀕危物種的三棘鱟,10日現蹤澎湖中屯風車下方沙灘。(民衆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因棲地遭破壞與人爲濫捕而在國際列爲瀕危物種的三棘鱟,今(10)日成對現蹤在中屯風車永安橋旁沙灘。不過,海洋生物專家指出,澎湖周邊本來就有鱟,只是中屯這帶族羣數量可能沒那麼多,出現一對還談不上少見。

鱟血因可廣泛用於檢測醫療用品或人體用注射品是否有細菌內毒素的污染,且血液中萃取之溶質無法以人工合成的方式生產,市場上每公克冷凍乾燥之鱟變形血球溶質萃取粉末價格高達新臺幣4,000元,而被稱之爲「藍金」,也因此遭到濫捕加上棲地環境破壞,早已被國際列爲瀕危物種。

澎湖縣繼金門縣、連江縣立法保護三棘鱟後,從2022年起,也公告除了學術研究、資源調查、教育文化或公共利益之目的,經澎湖縣政府覈准外,縣轄海域內全年禁止採捕三棘鱟。

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根據該中心前主任黃丁士10餘年的研究,人工覆育鱟需要的時間非常長,以水試所的經驗而言,從鱟卵長成到14齡(每脫殼一次稱一齡)就要12年多,且齡期間距越來越久,而性成熟的公鱟要16齡,母鱟更要17齡。所以人工環境覆育不是好的保育作法,目前都採棲地保種方式實施。

他說,鱟在澎湖被目擊機會密度較高的地方爲湖西鄉成功村和紅羅村。目前,鱟在澎湖也已被列爲禁止採捕,希望民衆不要去驚擾,讓牠們族羣數量能越來越多。

三棘鱟的雄鱟常伏於雌鱟的背上,且兩者常一同行動,因此亦被稱爲夫妻魚或鴛鴦魚。(民衆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亦宣導,三棘鱟屬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中列爲「瀕危(EN)」的物種,主要棲息於泥沙底質,是環境健全與否之重要指標,在地球上生存超過4億年,故有「活化石」之稱。雄鱟常伏於雌鱟的背上,雌鱟體型較雄鱟來的大;由於兩者常一同行動,因此民間亦將此稱之爲夫妻魚或鴛鴦魚。

由於鱟有着神奇的藍色血液,其中的抗菌性,具有獨一無二的醫用價值。鱟血中含有銅離子,可製成鱟試劑發展疫苗及食品安全試劑,由於無法人工合成,1公升鱟血,價格可達40至50萬,是攸關人類生存重要的生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