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論壇11月12日登場 衛福部長石崇良:打造生醫護國神山

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聯合報系資料照

「健康臺灣」願景要逐步推進與落實,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政府正積極透過臺灣的醫療實力,結合AI與半導體等優勢產業,下一步希望壯大生技醫療的國際競爭力,打造新一代「護國神山」。

經濟日報將於11月12日舉行「2025生技論壇—生技醫療產業新戰略」,石崇良將出席並以「生技醫療產業的明天」爲題發表專題演講。本論壇由中華開發資本、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健喬信元醫藥生技、長佳智能、長聯科技,以及樂迦再生科技等協辦。

石崇良指出,衛福部推動的《再生醫療法》六項子法即將完成,人體生物資料庫也日益完備。未來將持續精進審查速度、加強與國際接軌,協助生醫領域創新發展。「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NIDB)」預計明年完工,屆時可系統化收集檢體、提供保存技術與前端動物實驗支援,搭配人體生物資料庫與健保資料庫,形成推進生技醫療產業的「三支箭」。

他進一步指出,政府推動「健康臺灣」的決心,展現在完整的生技與大健康產業政策藍圖中。臺灣兼具強大的醫療能量、AI運算能力與半導體制造優勢,未來將以「法規鬆綁、制度創新、資料整合」三大軸線並進,推動生技醫療從臨牀、製藥到預防照護的全面升級。

在法規監理方面,衛福部將依生技醫療研發進程,同步考量臨牀需求性、突破性及創新性調整審查模式,儘量縮短時程,但仍須兼顧安全與療效。此外,推動智慧藥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制度、藥品專案諮詢機制,以及再生醫療製劑與智慧醫材國際認證制度,並將完善LDTs檢測實驗室多元認證。

生技醫藥產業已被納入「國家希望工程」,朝保健、預防、診斷、治療與照護的精準健康方向發展。石崇良強調,也要站在全民健康福祉的立場上推動政策。今年啓動的「健康臺灣深耕計劃」,從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多元人才培育、智慧科技醫療、社會責任醫療永續範疇,全面提升醫療環境體系。

面對全球藥品供應鏈重整的挑戰,石崇良將多管齊下強化「藥品韌性」,包含修正《藥事法》防堵缺口,以及持續推動健保改革,在確保藥品療效下,擴大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使用,分散藥品寡佔風險,並鼓勵在地製造,提升國產化比重。

此外,衛福部推動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加速整合醫療機構跨院所資料的標準化與結構化,解決無法互通的困境,並優化「健康存摺」的自主健康管理,整合個人就醫與預防保健資料,以及與產學界合作導入AI模型,促進個人化疾病預測與及時預防,讓國人愈來愈健康。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