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論壇11月12日登場 健喬信元董座林智暉:製藥業出擊 五力並進

健喬信元董事長林智暉。聯合報系資料照

健喬信元(4114)董事長林智暉表示,臺灣製藥產業要邁向國際市場,必須「整併力、製造力、研發力、法規力與人才力」五力並進,壯大規模支撐品質升級,國際化列車才能啓動,如此不但能達成政府倡議的「本土製藥防禦韌性」,更能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製藥體系。

經濟日報將於11月12日舉行「2025生技論壇—生技醫療產業新戰略」,林智暉將以「由臺灣製藥韌性走向國際化大戰略」爲題,發表專題演講。本論壇由中華開發資本、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健喬信元醫藥生技、長佳智能、長聯科技及樂迦再生科技等協辦。

林智暉指出,根據統計,臺灣前20大藥廠中,僅三家年營收達3億至5億美元,第四名之後多數不到1億美元,與國際藥廠動輒2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相差懸殊,若無法透過整並與升級壯大體質,將難在海外市場站穩腳步。

他回憶自己在北醫藥學系求學時,系主任曾提醒學生:「藥學不只是製藥工藝,更是關乎國家健康與產業競爭力的戰略學問。」這句話深植心中,也成爲他投入製藥產業的信念。

林智暉說,理想要落地,必須有體質支撐,他近十幾年來提出一個觀念「決戰國際,決勝工廠」,想要提升製藥業的競爭力,決勝關鍵在於工廠,唯有不斷完善工廠的量產實力,才能達到決戰國際的目標。

以健喬過去的發展軌跡爲例,先針對臺灣所需要的基本藥物,致力擴充產量,五年前開始擴建錠劑生產線,截至今年5月產能規模已達到十億錠,不僅成功讓藥物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協助政府克服缺藥的風險,未來也有能力進軍海外市場。

林智暉強調,要決戰國際,除了投資設備外,人才、研發與品質文化再造更是重點。臺灣固然擁有高素質的製藥人才,但更應該創造海納百川的環境,擴大其他國家研發及製藥人才的引進。

健喬將於11月召開年度策略會議,主題爲「國際元年 2026」,成立四個區域戰略小組,分別負責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中東及澳洲中南美市場,規劃未來五年藍圖。林智暉表示,公司的目標不只是賣藥,而是輸出臺灣的製藥能力與標準。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