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論壇11月12日登場 國光生技董座詹啟賢:建立醫藥防衛韌性
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啓賢。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光生技(4142)董事長詹啓賢表示,醫藥產業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一環,面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與供應鏈風險升高,臺灣必須建立醫藥防衛韌性,強化自給自足能力,先在臺灣站穩腳跟,纔有跨足國際的實力。
經濟日報將於11月12日舉辦「2025生技論壇—生技醫療產業新戰略」,詹啓賢將以「國家安全與醫藥產業韌性」爲題發表演講。本論壇由中華開發資本、勤業衆信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健喬信元醫藥生技、長佳智能、長聯科技及樂迦再生科技協辦。
詹啓賢指出,國家安全涵蓋經濟、能源、軍事與醫藥等面向,其中醫藥衛生安全與民衆生活直接相關。除了地緣衝突與傳染病威脅外,臺灣位處多災帶,颱風與地震亦可能造成生命損失,這些都是醫藥產業所需保障防衛的範圍。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大力推動「美國製造」,要求國際藥廠迴流生產,目的即在確保美國自己的醫藥供應安全。臺灣與美國相比,更應具備風險意識。過去長期仰賴進口的思維,必須轉爲建立本土生產能量的策略,建立醫藥產業韌性讓臺灣具備國安相關疫苗及醫藥品自制能力。
詹啓賢表示,臺灣市場規模有限,不可能疫苗全部自行生產,但應確保關鍵藥品與疫苗能在地生產。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國家皆以確保國民生命安全爲由,對部分國際藥品進口設限,這不是保護主義,而是國家防衛政策。
談及疫苗生產能力,詹啓賢指出,國光生技近年已建構完整平臺,包含雞胚胎、重組蛋白與細胞培養三大技術,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簽訂協議,一旦全球爆發大型疫情,國光可優先從WHO取得病毒株生產疫苗,確保國人健康及國家安全。國光生產的流感、破傷風及腸病毒疫苗已列入WHO疫苗清單,打入全球防疫鏈,他強調,這不僅是企業成就,更關係到臺灣的國際防疫能見度與自我保護能力。
詹啓賢提到,疫苗是最划算的醫療投資,能減少整體醫療支出與疾病負擔。疫苗接種率代表國家對預防醫學的重視,也是最具效益的醫療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