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大學資料造假 最重撤銷學位送辦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備審資料不實問題頻傳,學界憂恐重創申請入學機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爆發多起備審資料造假爭議。爲此,大學招聯會近期修正規定,若學生升學備審資料不實,經查獲後,無論錄取、註冊前後,甚至已大學畢業,都能追溯且懲處,最重恐撤銷學位資格。大學端則建議,希望高中端一同落實把關,先做好初步檢核。
大學招聯會常委會九月召開會議,修正大學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的招生規定,並獲教育部同意辦理。其中大學若發現考生報考資格不符規定,如證件或資料僞造、考試舞弊等,本次增列「其他影響入學公平性」等情事,且敘明在報名後錄取前查覺者,可取消報名資格或給予其他處置;再者,若學生已大學畢業,也能依法撤銷其學位,並公告註銷已頒給的學位證書。
臺師大副教務長楊承山表示,招聯會的修正方式是合理的,但仍屬於後端的處理措施,應該聚焦於更前端的查覈,畢竟現在學生會做假,不就是賭大學抓不到嗎?
楊承山說,今年檢討會上已建議教育部應設置一系統,由高中端逐步登錄學生表現,將高中生競賽、獎項等都直接納入,升學時開放大學查詢覈實,才能爲學生的多元表現把關。
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則認爲,學系雖然可在面試時詢問、檢視學生備審資料內容真僞,但癥結點在於面試時間很短,不容易一一針對細節詢問;再者,很多學生檢具的多元表現,大學教授也不清楚名次的細節或意義,因此也建議,高中端應要一同把關,做好初步的認證審覈。
招聯會執行秘書王泓仁說,考生務必誠信提交資料,已明確規範自報名起,無論錄取前後、註冊前甚至畢業後,如資料不實,都會面臨取消錄取資格、開除學籍、依法追繳學位證書並公告撤銷畢業資格等嚴厲處置,若情節重大,則函送司法單位,考生勿心存僥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