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時代,昔日AI四小龍轉型的冰與火

文/楊劍勇

信息科技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並在每次科技變革中,都會涌現出耀眼的獨角獸企業。在生成式AI時代,OpenAI無疑是全球最靚的仔,主導大模型發展趨勢,是全球大模型發展風向標,也是各大模型廠商紛紛對標的對象。

隨着大模型技術不斷突破以及持續發展,在國內也涌現出如杭州“六小龍”、大模型“六小虎”等獨角獸企業,無疑成爲最耀眼的存在。然而,昔日吸睛無數的AI四小龍則面臨諸多困境,尤其曠視科技與依圖科技在生成式AI時代,卻如同被按下了靜音鍵。

圖片來自雲從科技公衆號

以深度學習技術爲核心的人工智能時代,憑藉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技術優勢,商湯、曠視、雲從與依圖科技四大機器視覺獨角獸有AI四小龍之稱,吸睛無數。遺憾的是,生成式AI時代,他們風光不再。

曠視科技與依圖科技在大模型浪潮中幾乎失聲。依圖科技IPO之路一波三折,從高調衝刺科創板到主動撤回,其困境不僅源於持續虧損的財務壓力,也面臨商業模式落地等難題,並讓這家昔日明星企業已進入戰略收縮期,可謂命途多舛。

曾幾何時,曠視借Face++人臉識別技術成爲當時炙手可熱的AI獨角獸,融資一輪高過一輪,成爲資本寵兒。時至今日,榮光消逝。當人工智能邁入大模型時代,既未推出具有影響力的大模型產品,也未在AIGC應用層佔據一席之地,顯示出在生成式AI時代被邊緣化尷尬局面,與過去形成鮮明對比。

雲從科技的榮光同樣漸逝,營收低迷不振的同時,且呈現大幅下降態勢。2024年營收3.97億元,同比下降36.69%。今年延續大幅度下降態勢,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3723萬元,同比下降31.56%,凸顯AI商業落地步履維艱。

席捲而來的大模型浪潮,商湯則要幸運許多。自2022年底推出ChatGPT,將人工智能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行業也隨之進入生成式AI時代。爲把握生成式AI時代的機遇,商湯於2023年就迅速調整,主要聚焦生成式AI業務,從而使得開啓一個增長新時代,顯示出穿越行業技術發展週期,其業績恢復增長是最好的例證。

2024年,商湯營收37.72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生成式AI收入爲24.04億元,同比增長103%,營收佔比持續提升,營收佔比達到63.7%。生成式AI業務以成倍的速度增長,並一躍成爲最大業務板塊,預示着向生成式AI轉型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果,成功由傳統AI向生成式AI轉型。

不過,商湯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令人唏噓,相比巔峰時期超3200億港元的市值,如今只有592億港元,市值減少超2600億港元,折射出市場對持續虧損的獨角獸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AI時代,儘管商湯與雲從科技均積極調整業務架構,並專注於AI大模型服務,但業績表現呈現分化。

商湯年營收10%增長,雲從則36%下降。兩份成績單,面向大模型方向轉型呈現出冰與火的局面。

兩份截然相反的成績單在於商湯構建了龐大的AI基礎設施,形成了算力基礎設施護城河,爲發展生成式AI業務奠定了基礎。雲從科技更多聚焦於搭載大模型服務的一體機,寄望於AI一體機實現技術產品化,通過硬件突圍。

此前,雲從科技認爲,隨着企業私有化部署需求增長及AI應用門檻降低,一體機業務將成爲其“AI+行業”戰略的重要增長點之一。遺憾的是,面對生成式AI所帶來的市場機遇,營收表現低迷,繼續大幅下滑態勢,顯示出商業轉化並不樂觀。

與此同時,也有投資者關心AI一體機的銷量。對此,雲從科技回覆稱:公司一體機具備自主研發模型兼容開源模型效率倍數級提升等技術優勢,已經在部分場景中進行了應用部署,且渠道網絡也在按計劃建設中,規模化銷量正在逐步打開。

最後,生成式AI時代,昔日AI四小龍表現並不亮眼,不僅仍然難以邁過盈利的門檻,持續性的虧損依然是最大的爭議點之一。爲此,不得不收縮求生,人員規模逐年呈現減少。

商湯建立了新的“1+X”架構,以更好的姿勢擁抱生成式AI時代。雲從科技通過收縮低附加值業務,聚焦優質客戶羣體‌,並以從容大模型爲核心打造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賦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泛AI等應用場景。

整體來說,生成式AI市場前景廣闊。IDC早前的報告指出,隨着生成式AI技術,將被更多產品整合其中,這使得全球人工智能支出2024-2028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9.0%,到2028年,全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預計將達到6,320億美元。

大模型正在加快賦能產業升級,尤其年初橫空出世的DeepSeek,低廉的成本及開源與卓越的性能,各界更是快速融合大模型服務,以此提升智能化水平,從而驅動AI大模型商業化落地,並帶動國內AI全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對於賽道上的廠商而言,能夠紮實穩健促進大模型發展與商業化成果轉化,有望收穫這一市場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表達觀點僅代表個人。致力於深度解讀人工智能、AI大模型、物聯網、雲服務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