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能源79億建海上風電 粵多地規模化錯位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典馳 深圳報道

廣東海上風電項目不斷提速,去年海上風電總裝機規模躍居全國第一後,近期不斷有新項目落地。

7月24日,深圳能源集團(000027.SZ)公告,擬投建深能汕尾紅海灣六海上風電項目,項目總投資爲 78.97億元。項目規劃容量爲500兆瓦,安裝36臺14兆瓦風機.

稍早前,廣東省北部灣海上風電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由廣東省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湛江市城市發展集團、運達股份(300772.SZ)、廣州工控產業園發展集團共同持股。其中,廣東省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0%,爲第一大股東。

截至7月24日記者發稿,深圳能源報6.75元/股,漲0.75%,總市值爲321.12億元。

廣東海上風能資源都十分充足,汕頭、汕尾、中山、陽江、揭陽海上風電產業基地規模化錯位發展,截至今年6月,海上風電裝機已突破1251 萬千瓦,年發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另據報道,廣東將加大海上風電建設力度,預計到2025年,全省海上風電投產規模將達1500萬千瓦。

新能源佔比提升至35%

7月24日,深圳能源集團(000027.SZ)公告,擬投建深能汕尾紅海灣六海上風電項目,項目總投資爲78.97億元。項目規劃容量爲500兆瓦,安裝36臺14兆瓦風機。其中自有資金爲人民幣15.80億元,其餘投資款擬通過融資解決。項目位於汕尾市南側海域,場址外緣邊線包絡面積約62平方公里,水深40.7~46.6米,場址中心離岸距離約33公里。項目規劃容量爲500兆瓦,安裝36臺14兆瓦風機,年等效滿發小時數約3203小時。

深圳能源稱,這一項目可豐富公司能源業務類型,開拓新的大型能源發展賽道;另一方面可提升公司綠色清潔能源裝機佔比。本項目建成後,將爲深圳市提供綠電,助力深圳市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羣。

深圳能源電力資產涵蓋煤電、氣電、風電、光伏、水電、氫能等多種能源形式,這種多元化的能源結構有助於分散風險,並適應不同地區的能源需求和資源稟賦。

其中,該公司水力發電主要由所屬深能西部能源(成都)有限公司(曾用名:深能水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經營,主要電廠分佈於四川、廣西、浙江、福建和雲南地區。

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主要由所屬深能北方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和深能南京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經營,主要電廠分佈於華東、內蒙古等地區;垃圾焚燒發電由所屬深圳能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主要電廠分佈於深圳、湖北以及福建等地區。

據瞭解,2024年深圳能源省外收入佔比提升至28%,其中主要來源於西北風電項目。

2024年,新增覈准或備案新能源項目27個,容量合計219.67萬千瓦,新能源制氫、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分佈式光伏等多形式多概念項目均有斬獲,主要包括汕尾紅海灣六50萬千瓦海上風電、涿鹿縣武家溝鎮65萬千瓦風電、赤峰林西50萬千瓦風電制氫一體化、鄂托克前旗風光制氫一體化合成綠氨25萬千瓦光伏發電、田陽玉鳳5萬千瓦風電場二期、庫爾勒4.95萬千瓦分散式風電及湖南懷化國際陸港經濟開發區1.8萬千瓦分佈式光伏發電等項目。

近年來,儘管火電業務仍是主要營收來源,深圳能源加大新能源裝機力度,新能源裝機佔比已提升至35%。

根據近期的投資者調研活動,深圳能源規劃到“十四五”末非煤能源裝機佔比超過70%,截至2024年末,公司非煤能源裝機佔比已達74.63%。

2024年,深圳能源新投產裝機容量共459.64萬千瓦,其中:天然氣發電新增 383.74萬千瓦;風力發電新增13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83.70萬千瓦;垃圾發電新增8.70萬千瓦;燃煤發電減少29.50萬千瓦,主要因媽灣電廠升級改造煤電環保替代及升級改造氣電。

截至2024年底,深圳能源可控機組發電裝機容量爲2372.90 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爲382.95萬千瓦,佔比16.14%;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爲265.31萬千瓦,佔比11.18%;垃圾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爲116.30萬千瓦,佔比4.90%。

深圳能源表示,將繼續紮根深圳,通過分佈式光伏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服務城市和民生,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抓住海上風電發展機遇,並在西北、華北等傳統優勢地區佈局新能源大基地,開發資源以實現“雙優”項目。

廣東海上風電動作頻頻

本次興建80億元海上風電項目的所在地廣東,擁有全國第二大的海域面積、全國首位的大陸海岸線長度,海洋資源豐富。尤其是風能資源,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動能澎湃。截至今年6月底,海上風電裝機規模突破1251萬千瓦,居全國第一。

據瞭解,1251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年發電量超360億千瓦時,與同等容量燃煤電廠相比,這一規模的海上風電的年發電量,可等效節省標煤超過1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2700萬噸。

今年7月1日,《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正式實施,其明確提出推動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推進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建設,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支持海上風電運維等產業發展;探索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建設,鼓勵海上風電向深遠海拓展。

今年2月印發的《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則是引導和支持汕頭、汕尾、中山、陽江、揭陽海上風電產業基地規模化錯位發展,進一步細化了廣東海上風電的發展藍圖。

截至今年6月,廣東已有27個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併網,分佈於廣東沿海7個地市,其中,粵西(陽江、湛江、珠海)佔據了項目總數的7成,共計18個項目已實現併網,裝機容量超過700萬千瓦;粵東(惠州、揭陽、汕頭、汕尾)有9個項目完成全容量併網,裝機容量爲450萬千瓦。

近期,廣東省北部灣海上風電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註冊地址位於湛江市經濟開發區,被視爲廣東在北部灣海域的海上風電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廣東在海上風電產業鏈上的佈局也日益完善。從風機整機制造到海纜、安裝和運維,廣東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