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佈15條“科技金融”措施,聚焦支持“兩重兩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爲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深圳再出新政。

近期,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深圳市科技創新局、深圳金融監管局等八部門印發《統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支持深圳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聚焦支持“兩重兩新”、優化科創領域股權和債權銜接聯動融資服務、提升科技金融服務強度和水平、促進“五篇大文章”融合發展、完善科技金融風險分擔機制等五大方面15條措施。

近年來,深圳打造“徵信+信貸”“本幣+外幣”“股權+債權”協同、“股貸債保匯”聯動的科技金融體系。截至2025年2月末,深圳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超1.1萬億元;創投基金存續規模超1.5萬億元。

記者注意到,《行動方案》聚焦支持“兩重兩新”。引導銀行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及配套財政貼息政策,提升服務效率、擴大政策覆蓋面,加力支持“兩新”政策紅利惠及更多深圳主體。鼓勵銀行主動對接市區各級產業部門發佈的科技型企業和重點科技項目清單,提升對接率、盡調率和授信率;圍繞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先進製造業集羣,全面提升金融服務供給,助力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目前,深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正加速落地。據介紹,2024年以來,爲貫徹落實國務院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工作部署,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市發改、工信、科技等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強化工作督導,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紅利較快惠及深圳企業。截至2025年2月末,已有570餘家科技企業、48個項目獲批貸款172億元,發放金額在全國排名前列。

《行動方案》還強調“股權+債權”聯動,完善科技企業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這主要是基於科創領域“輕資產、高風險、高成長、投資回報期長”等特點,需要發揮好信貸、股權、債券等多渠道、接力式支持。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聚焦當前創業投資支持科技創新面臨的堵點,結合深圳實際,提出優化創投機構募資環境、暢通退出渠道的具體舉措。積極發揮債券市場“科技板”作用,通過強化項目儲備和融資輔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創債券的投資力度、完善擔保增信和風險分擔等,拓寬科創企業債券融資渠道。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各類金融市場協同聯動、功能互補,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的接力式金融服務,有力有效支持深圳發展瞪羚、獨角獸企業。

據深圳人行數據,2024年末,深圳創投基金規模佔全國10.6%;QFLP試點金額超77億美元,助力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牽手全球資本。加大債券融資支持力度,2024年,推動轄內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科創票據同比增長12.3%。

《行動方案》還進一步提出了“五篇大文章”融合發展思路。如在跨境金融方面,依託前海、河套兩大平臺,推動“科匯通”、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等政策優化和試點升級,提升外匯服務科技創新效能。

普惠金融方面,支持地方徵信平臺與銀行、擔保、保險等合作,提供包括徵信報告、信用評分、融資對接、授信支持、風險預警等的“一站式”金融服務,通過“徵信+信貸”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持續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獲得感。綠色金融方面,積極推廣“降碳貸”業務,支持中小微科創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探索股債聯動服務綠色領域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數字金融方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增強科技金融服務的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

此外,《行動方案》鼓勵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根據自身定位和資源優勢,提供差異化的科技金融服務,構建分層有序、各有側重的科技信貸服務體系,還提到“多家擡”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完善由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牽頭,金融管理、產業、財政、市場監督等部門分工協作的科技金融工作機制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