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稀土出口一律用中文」 北京這招改變世界商務通則

中國商務部的稀土出口管制公告的第六條規定,申請文件以中文爲準。(中國商務部網站截圖)

「要買稀土先學中文」,沒聽錯,全球各國要想買中國的稀土,得先把中文學好,用中文申請出口許可。這是中國商務部在10月9日對全球發出的稀土出口管制公告(第61號)的第六條規定。

第61號公告的第六條規定是,境外特定出口經營者申請兩用物項(民用與軍用,現多指稀土)出口許可的有關文件以中文爲準。

原本大家注意的是中國對稀土出口管制的範圍與內容本身,近日才進一步發現,連申請規定都改了,改成用中文書寫,而且不僅如此,連西方通用的word和PDF檔也規定以中國國產軟體WPS格式申請(附件的物項列表)。

許多網評稱,表面看只是語言形式的變化,實際上這是話語權的一次反攻。過去幾十年,世界商務體系幾乎都在說英語,用西方的範本、軟體、邏輯,跟着西方的格式與規則走。這次中國藉稀土牌順便改了西方通用的規則,這不只是語言問題,而是權力結構的改變,是改由中國主導的信號彈。

未來,各國申請稀土出口得用中文書寫,中文簽字,還得看得懂中文格式上各種提供材料的要求,這意味着外國人第一次要在中文的語言體系裡做生意,走流程。

當申請書必須用中文寫,他們就需要請懂中文的人當翻譯,這樣思維的主導權就發生了轉移。語言背後是思想主權,格式背後是生態獨立。這一條規定,看似一行小字,其實是一次無聲的反擊。「想申請稀土出口,得先過中文這一關」。

據悉,中國商務部2025年第61號與第62號兩份公告,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爲名,祭出稀土這項對全球供應鏈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不僅管制從本土出口的稀土原料,更將管制範圍擴展至全球,宣告任何含有「中國成分」的稀土物項,及使用「中國技術」生產的稀土產品都納入其出口管制,被稱爲「史上最嚴稀土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