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部: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進度大落後 影響電力調度
興達電廠天然氣廠二號機新建機組昨天晚間發生火災爆炸,火光一度沖天還有爆炸衝擊波。記者劉學聖/攝影
興達電廠昨大火,能源議題再被關注。審計部民國113年決算報告指出,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劃,有助維持供電穩定並提升環境品質,但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劃執行進度落後,影響電力調度,另燃煤機組停機狀態仍持續購收煤炭,衍生久存自燃之工安風險,應改進。
審計部報告表示,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劃執行進度持續落後,全數機組商轉期程均展延1年餘以上,恐影響電力調度。按行政院規劃,新增4座燃氣機組,至明年初就該全數完工上線。
審計部報告指出,但計劃工程執行期間,因基樁工程受地質條件不佳大幅增加工期、遭遇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等因素,計劃執行進度落後,報經行政院同意修正,工期均大幅展延,較原計劃各機組預定商轉日期延後1年3個月至2年不等,導致展延期間,須由燃煤機組等替代供電,除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也影響電力調度。
審計部報告也指出,依興達發電廠統計,2022年1月至2026年11月底止,各年度室內煤倉發生煤炭悶燒次數分別爲68次、164次及23次,主要系煤炭存放過久致自燃等所致。
審計部報告指出,興達發電廠燃煤興1、2號已除役並轉爲緊急備用電力設施,燃煤興3、4號機自2024年10月起至2025年3月底止,環保停機6個月,後續啓動時程尚未明確,臺電爲符合整體燃煤電廠煤炭儲存安全存量達30天之規定,購收煤炭9.47萬公噸儲放興達發電廠,儲放煤炭增加久存自燃風險。
臺電則說明,煤堆悶燒是國際電業進行煤倉管理時普遍面臨的挑戰,且易受高溫、乾燥、東北季風等因素影響,增加氧化悶燒機率。興達電廠採取四步驟積極管控,包括適度降低存煤量避免燃煤氧化、選用不易氧化的煤種、加強人員巡查及強化溫度監測。自去年起悶燒次數已明顯減少,今年則未再發生。
此外,審計部也表示,據其估算2025年至2027年,國內天然氣預估存量天數分別爲10.6天、9.8天、11.4天,相較法定天數(11天、11天、14天)都有所不足;另外,臺電夜間備用容量也未達法定的15%目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