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產改”進行時】江蘇“五大行動”深化“產改”
記者黃洪濤
日前,江蘇省總工會……等18家單位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方案》。方案提出,在全省實施凝心鑄魂、賦能成才、匠心奉獻、暖心關愛、強基固本“五大行動”,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促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示範引領建功立業、保障產業工人待遇、壯大產業工人隊伍。
“五大行動”目標任務具體明確,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名左右市級工匠,具體任務包括着力消除在蘇國有企業黨員空白班組,持續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黨建工作;選擇部分條件比較成熟的院校探索開展“學歷+技能”貫通培養模式試點;建好用好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庫和“工會服務職工創新創造雲”,推動企業將職工創新納入企業研發體系、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引導並支持產業工人蔘與標準研製;支持用人單位依據工作業績貢獻,建立職業技能等級破格晉升機制;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佈制度,指導各設區市發佈分職業、分技能等級的工資價位信息,爲企業和技能人才合理確定工資提供參考;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創新創造、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製度,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股權激勵等。
爲了推動任務落實,江蘇將切實加強組織保障。在基層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由工會牽頭的“產改”指導站,普遍建立“產改”指導員、聯絡員、觀察員隊伍,強化政策宣講,開展指導服務,建立產業工人隊伍數據統計、調查、監測體系,每年開展1~2項“產改”決策諮詢專項課題研究,探索建立“產改”質效評估體系。
同時,江蘇着力發揮企業作用、激發企業動力,注重在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中推動“產改”,實施江蘇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工程,修訂完善江蘇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把企業用工、員工權益保障等作爲重要指標,持續優化民營經濟勞動關係狀況監測及成果運用。
據介紹,這次方案的印發標誌着江蘇“產改”工作進入新階段。各單位將凝聚共識、協同發力,全方位深化“產改”,努力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