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銀行直面民企信貸大市場:頭部客戶爭奪戰早已打響,風控平衡仍是關鍵
財聯社3月4日訊(記者 彭科峰)2025年開年未久,有關部門即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釋放出強烈信號。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工商聯、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部署金融支持民企發展。五部門提出,共同營造更優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提升民營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
財聯社記者連日來走訪調查發現,出於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不少銀行早已在持續加大對民企信貸投放,尤其是針對頭部民企,“信貸爭奪戰”早已全面上演。業務實操中,當前最大的考驗仍是如何處理和看待風險。同時,頭部民企和大量小微民企能夠獲得的信貸資源有所差異,亦是市場現實。
但是,受訪銀行業內人士並不認爲小微民企將一直陷入“融資難、融資貴”的怪圈。
“過去的歷史已經證明,民企的新陳代謝超乎想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大量具備創新力、創造力的小微民企出現,成爲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上的力量,比如近期走紅全國的‘杭州六小龍’。中國經濟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國的民營企業也不缺少驚喜。銀行需要做的是,儘早發現這些好苗子,和他們一起成長。”一位受訪銀行業分析師在交流中即對記者強調。
此前,在DeepSeek爆火這一段時間內,市場也一度傳聞,某家國有大行也參與了投資。在走訪調研中,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笑稱,“我們也希望這是真的。”而依據財聯社記者瞭解的情況,該銀行目前也正在積極加大對於科技類企業、創新力民企的支持力度。
多家銀行正持續創新民企信貸投放
中信銀行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該行一度高度重視民企融資等工作,瞄準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25開年以來,該行已經進行了多筆針對性的民企貸款投放。
比如,寧波泰一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民營企業,近期在重點研發推出增免類固體飲料產品,並且在海外市場需求強勁,年初訂單量不錯,但資金方面有些緊張。中信銀行寧波分行得知情況後,及時進行了500萬元的信貸資金投放,使得該企業今年的10條產線可以全面開工。
廣西巴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情況同樣也是如此。作爲國內多家新能源電池企業的材料供應商,該公司常需從國外進口氫氧化鎳,由於近期訂單激增,存在流動資金貸款需求。中信銀行南寧分行在瞭解到企業情況後,年初已爲其提供1億元低成本人民幣國際貿易融資。
工商銀行相關人士也向財聯社記者介紹,近期工行相關人員在走訪調研中發現,陝西安康的某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屬於輕資產、高成長型企業,但因爲種種原因,面臨融資難的窘況。在深入瞭解情況後,工行陝西安康解放路支行將知識產權質押作爲增信手段,向企業成功發放轄內首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500萬元。
某江浙滬上市銀行人士也向財聯社記者坦言,相比國有大行,以城商行、農商行等爲代表的中小銀行歷來高度重視民企信貸工作。年初的“開門紅”工作,也將製造業、民營小微作爲重點投放對象。嚴格來說,具備實力的民企一般不會缺少銀行的信貸支持。“從我行的情況來看,民企的信貸投放總量已佔據大頭。”
“民企信貸爭奪戰”正上演 供應鏈金融成爲重點
財聯社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很多銀行在實際信貸投放中已經在穩步加大了民企的金融支持。尤其是頭部民營企業,其實銀行早已圍繞這些“香餑餑”展開了激烈的信貸爭奪戰。
一位頭部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該行是某海外上市民營電商集團的主要合作伙伴,雙方合作非常緊密,目前後者一些高管的私人銀行理財等業務也都轉移至該行。
一開始,該電商集團方面推出某大型年度促銷活動,該行主動介入合作,一開始爲消費者提供了上千萬的補貼,“當時我們行領導說,不要太在乎這些眼前利益,(後續會有回報)”。最終,該行和這家民企的合作不斷深入,包括該集團員工的工資代發等多項金融業務,都陸續轉移到該行。而針對該電商集團下游的供應商,該行也持續深入進行信貸投放和業務拓展,收效頗爲不俗。“從頭部民企切入後,我們就能夠在上下游的供應鏈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前述江浙滬銀行人士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地方政府重大工程、國企融資方面,國有大行優勢明顯,因此其他股份行、城商行等早已將民企尤其是頭部民企作爲信貸投放的藍海。對於地方一些有實力的民企,不少銀行爭相提供優惠的信貸支持,以求長期合作,因爲依託頭部民企在行業中的主導地位,銀行哪怕“低價”入局,也能夠在後續的供應鏈金融方面獲得回報。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民企的信貸爭奪戰,很多時候有賴於高層人脈。一家股份行人士坦言,該行近來和國內某家未上市但具備強大影響力、總部在深圳的頭部民企“走得很近”,也有很多合作。原因是因爲,該行一名領導人士和後者的高管有“同學”關係。
民企信貸仍考驗銀行的風控能力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監管部門近來一再呼籲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但在業務實操中,當前最大的考驗仍是如何處理和看待風險。
“銀行也是有考覈的,需要自負盈虧。貸款放出去後能否收得回來,這個問題很重要。”上述江浙滬銀行人士坦言,在相關追責機制的制約下,一些“實力不那麼強、經營不那麼好”的民企要想獲得和頭部民企的同等待遇,難度比較大。
近期市場曝光的幾個大型民企的風險案例,就引發了不少銀行人士的關注。位於江浙滬地區的大型民企杉杉集團,目前已經走入破產進程。而暫時還在上市公司隊伍的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也因爲多年財務造假,被有關部門展開調查。
不少銀行也因此前多年的支持而陷入兩難——公開信息顯示,杉杉集團進行重整,就是因爲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市分行、寧波鄞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穿支行、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行向鄞州法院申請所致。
上述江浙滬銀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儘管在杉杉集團陷入困局後,當地政府組織銀行機構和企業進行了座談會,商量相關貸款、融資後續問題,但政府並不會強行干預銀行的選擇。針對民企,無論是信貸投放,還是後續不良處置,都需要遵循市場化、法制化的原則。
“銀行作爲獨立經營的金融機構,風險控制必須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是否進行信貸投放,都需要做好‘三查’工作。”某銀行業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關鍵是要找到真正的“千里馬”,讓那些具備發展潛力的民企加速成長,而不應該把寶貴的信貸資源浪費在一些“殭屍企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