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銀行加大重點客戶信貸投放
北京日報記者 潘福達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開端,上市公司一季報爲上半年乃至全年的業績表現提供重要參考。近日各家上市銀行發佈的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不少銀行在一季度多措並舉保持業績穩定,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長,信貸投放保持穩健擴張態勢。不過,各銀行整體淨利潤同比微降,淨息差仍承壓。
部分區域性銀行表現亮眼
安永昨天發佈的《中國42家A股上市銀行2025年一季度業績概覽》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一季度淨利潤同比減少1.09%,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72%;2025年一季度末資產總額較2024年末增長3.94%。總體來看,上市銀行2025年一季度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備受業內關注的國有六大行業績可圈可點。六大行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總計3444.2億元,合計日賺超38.2億元。
部分區域性銀行表現亮眼,例如南京銀行一季度營收141.9億元,同比增長6.53%;歸母淨利潤61.08億元,同比增長7.06%。常熟銀行一季度營收29.71億元,同比增長10.04%;歸母淨利潤10.84億元,同比增長13.87%。杭州銀行一季度營收99.78億元,同比增長2.22%;歸母淨利潤60.21億元,同比增長17.3%。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首席合夥人忻怡表示,面臨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等挑戰,上市銀行一方面做加法,拓展非息收入,優化營收結構,多渠道補充資本,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尋找業務發展新機遇;另一方面做減法,持續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負債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加強風險管理。
信貸“開門紅”促業績增長
從一季度信貸投放情況看,科創、外貿、民營企業等重點客戶以及“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是上市銀行加力佈局的方向。例如工商銀行披露,一季度末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3.5萬億元,製造業貸款餘額4.8萬億元;建設銀行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的貸款增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看來,一季度部分上市銀行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信貸規模擴張、非息收入貢獻、成本管控與資產質量優化三大因素。部分銀行通過加大普惠金融、綠色信貸等領域的投放力度,以量補價對衝淨息差收窄的影響。債券市場走強帶來的投資收益,以及財富管理、託管業務等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成爲支撐業績的重要動力。
此外,部分銀行通過壓降負債端成本、優化業務結構,疊加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加大,釋放利潤空間。例如平安銀行提升住房按揭、持證抵押等基石類業務的優質客戶佔比,並加大重點產品投放力度,帶動客羣結構和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一季度淨息差均值1.6%左右
在商業銀行盈利結構中,淨利息收入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的淨息差平均值在1.6%左右,仍低於1.8%的行業“警戒線”。
淨息差指淨利息收入與平均生息資產的比值,用以衡量銀行生息資產的獲利能力,是銀行核心的效益性指標之一。考慮到一季度上市銀行總資產仍在擴張,利息淨收入的下降主要因爲淨息差收窄。例如招商銀行披露,一季度該行淨息差爲1.91%,相比上年下降11個基點,該行解釋稱,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影響,疊加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生息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是拉低淨息差的主要因素。
據安永報告,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已連續五年下降,爲此各銀行大力發展金融市場業務,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動態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此外,監管部門出臺包括降準、降低再貸款利率、治理違規“手工補息”等措施,推動銀行壓降存款成本,一定程度上能穩住淨息差。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監管層已經關注銀行利潤承壓問題,人民銀行近日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新增“平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係”的表述,並提出“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銀行存款利率可能會進一步下調。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