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街坊共同參與反詐,家門口的反詐中心守護鄰里“錢袋子”
新京報訊(記者張靜姝 實習生張楠)8月4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召開“反詐·向您報告”主題新聞發佈會,通報了今年以來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在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方面的工作進展與成效。會上,豐臺分局和義派出所民警苗智媗介紹了“苗智媗反詐工作室”的運行情況與反詐服務故事。
苗智媗反詐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設在豐臺區和義街道綜治中心,於2024年12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紮根社區,設置羣衆接待專席,每日由反詐民警與志願者雙崗值守,實現居民“下樓5分鐘,諮詢、培訓、體驗一站式完成”。
苗智媗說,工作室分爲心理疏導區、AI詐騙技術體驗區(含換臉/變聲模擬)、法律援助區及志願服務區,通過沉浸式體驗揭露詐騙手段。
工作室突破傳統攔截模式,首創“攔截+修復”雙軌服務:一方面,由專業心理諮詢師爲受騙者提供心理干預,開展騙後心理重建;另一方面,對接司法部門提供法律援助,協助止損,推動反詐工作從攔截預警向全鏈條關愛升級。針對電詐案件中“二次轉賬”“深度洗腦”等高頻痛點,工作室首創“三三制反詐勸阻戰法”和“反詐宣防四步法”,通過多角色協同、多梯次介入的精準勸阻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事主經濟損失。
苗智媗介紹,“三三制反詐勸阻戰法”是以派出所三級反詐中心爲中樞,即時向轄區各警務隊提供動態信息支撐和保障,當單警區作戰時,由出警民警、辦案民警與警長構成小三角形閉環,分別負責上門見面、所內勸阻和升級勸阻;當多警區協同作戰時,則構成大三角形閉環,各警區在不同時段進行多輪勸阻,深度研究事主“轉賬窗口期”,確立“首聯5分鐘、見面30分鐘”黃金響應標準,最大程度提升勸阻成功率。截至目前,工作室對預警涉詐線索的成功勸阻率達100%,上半年爲羣衆挽回經濟損失180餘萬元。
“反詐宣防四步法”是事前繪製事主羣像、事中跟進回訪、事後幫扶、線上線下合力宣防,分階段將反詐宣防觸角延伸至社區“最後一米”,發揮宣防策略的最大效能。
爲擴大反詐覆蓋面、提升全民防騙意識,工作室先後組建“特色反詐宣講團”“反詐童盟”“反詐先鋒騎士”等多元化志願隊伍,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反詐格局。此外,工作室還深入轄區物流網點、園區驛站,聯動快遞“小哥之家”對快遞員開展反詐知識專題培訓,併爲他們戴上反詐胸牌,讓快遞員成爲“反詐先鋒騎士”。
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工作室成立至今,累計接待羣衆超3000人次,反詐志願者已達200餘人。
編輯 劉倩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