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挺烏抗俄聯盟崩解 臺灣要清醒
旺報社評
俄烏戰爭屆滿三年,結局逐漸明朗。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電話後,雙方外交高層旋即在沙烏地阿拉伯展開談判,烏克蘭與歐洲全部摒除在外,抗議之餘無計可施。當年正氣凜然支持烏克蘭反侵略的反專制民主同盟,在美俄單獨談判後走向崩解。
美俄談判 砲口轉向盟友
烏克蘭除了被迫接受失去領土的命運,川普還要求烏克蘭提供一半的稀土資源,作爲這三年來美國對烏克蘭支援的補償。川普不但拒絕簽署聯合國俄羅斯譴責案,還要求七大工業集團(G7)會議不得使用「俄羅斯侵略」字眼,川普更是一度將引爆戰爭的責任歸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川普副手範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竟然砲口轉向歐洲,批評歐洲國家內政,並與德國極右政黨領袖見面,歐盟領袖狼狽不堪,烏克蘭除了歷史的恥辱、殘破的家園與流離失所的人民之外,什麼也沒有留下。
回想兩年多前,戰事爆發不久,美國與西方國家同仇敵愾支持烏克蘭。在聯合國提案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要求俄國撤軍。G7、北約紛紛表態支持烏克蘭,在經濟與軍火裝備上援助烏克蘭,歐盟加快烏克蘭入盟進程。
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全面制裁,限制能源出口、禁止使用國際金融支付平臺、凍結海外資產、貿易中斷、資金撤離,甚至在文化上也予以封殺,外交孤立俄羅斯,在國際刑事法院追究普丁戰爭責任,並對其通緝。還在國際宣傳上力挺烏克蘭,塑造澤倫斯基的英雄形象,打造反專制民主大聯盟。
當時臺灣判斷俄烏戰爭將推動中俄合作,共組反美同盟,將形成21世紀新冷戰格局,認爲利用「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危機感,有利於內部控制,因而加入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的隊伍。除譴責俄羅斯侵略行爲,也配合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和金融制裁,對烏克蘭提供經濟與人道援助。
川普在競選期間就多次揚言,會在24小時內結束烏克蘭衝突,就任後談判進度雖然較慢,但立場轉變之大,遠遠超過烏克蘭與歐盟的預期。有論者認爲川普急於結束俄烏戰爭,積極向普丁示好,是希望聯俄製中,抽調歐洲軍力,專注遏制中國崛起。姑不論這真是川普的盤算,或只是論者的主觀期待,但俄烏戰爭的結束、烏克蘭的重建乃至世界秩序的重置,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中美對抗的簡單立論。
中國挺歐 談判還有一搏
21世紀世界「警長」無力單獨執法,因而拜登組織「反專制民主同盟」,自任「美國隊長」結合共同理念國家一起維持世界秩序,但川普追求「美國再次偉大」,不關心世界秩序,決憑一己之力實現理想,不排除和任何人達成「好交易」。中國大陸看在眼中,內心自有盤算。川普從競選期間就對習近平示好,就任後一再表示希望和習近平達成「好交易」,但大陸文風未動,沒有任何正式迴應。
日前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大陸外交部長王毅重申,北京主張儘早和平解決俄烏衝突,「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包括最近美國和俄羅斯達成的共識,期待各當事方能夠找到照顧彼此關切、可持續和持久的解決方案。」暗示和談不應排除烏克蘭與歐盟,大陸駐聯合國大使傅聰日前在安理會發言,支持歐洲上談判桌。
美俄元首峰會正如火如荼籌備中,普丁表示他並未排除與烏克蘭及歐洲談判。歐洲軍事實力固然難上臺面,但外交實力不容小覷,加上北京的支持,還有一搏的空間。北京目前按兵不動,但不代表在未來烏克蘭安排與重建沒有角色。
美國要離間中俄關系並非易事,美俄關係不可能只建立在川普與普丁私人交誼這般微弱的基礎之上。簡言之,世界正朝向多極格局發展,臺灣應該從烏克蘭的悲慘結局、反專制民主同盟的煙花一現中醒來,務實面對大國政治角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