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北京在中東的新角色
旺報社評
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基斯坦7日於利雅德簽署《戰略共同防禦協議》,規定其中一國受到攻擊,將視爲對另一方的侵略行爲,巴國防長暗示包括提供覈保護在內。沙巴軍事合作協議將對美、印兩國安全環境造成影響。巴基斯坦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中國製武器5月間在印巴空戰大放異彩,該協議間接反映中國在南亞與中東地區影響力擴大的趨勢。
中東安全架構重組
沙烏地阿拉伯在外交、軍事和情報上,長期依賴美國支持,方能抗衡伊朗的威脅,並維護其區域霸主地位。隨着中東地緣政治與軍事環境日漸複雜,尤其美國戰略重心轉移,中東重要性降低,沙烏地建構多元安全保障體系,事屬必然。
沙烏地阿拉伯長期金援巴基斯坦,兩國原本就有軍事合作關係,但促成兩國軍事結盟的近因,是9日以色列對卡達的攻擊,以色列派戰機擊殺正準備與以色列談判的哈瑪斯武裝組織代表。美國在卡達的軍事基地爲中東最大,竟對以色列戰機侵入卡達領空毫無反應,事後還裝聾作啞,不僅讓卡達顏面盡失,也讓美國失去阿拉伯國家的信任。
這一事件不但成爲沙巴軍事合作協議的臨門一腳,更可能成爲中東國家分散安全風險的導火線。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合作與採購將如何改變,將牽動未來全球地緣政治的變遷。
沙烏地與擁有核武的巴基斯坦締結軍事協議,意味將減少對美國的安全依賴。穆罕默德‧沙爾曼王儲明言,協議將加強雙方對任何侵略的嚇阻能力。美國對沙巴軍事協議保持低調,認爲這是兩國長期合作深化的自然延續。然而美國智庫認爲該協議反映中東安全架構的重組,及美國影響力面臨挑戰。沙巴協議很可能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中東軍事部署策略,尤其是在覈武與常規軍事支援方面的配置,以維持影響力不被過分削弱。
印度外交部表態「密切研究該協議對國家安全及區域穩定的影響」,表現謹慎的態度。鑑於印巴兩國長期的克什米爾領土爭議與軍事摩擦,印度媒體解讀爲對印戰略的威懾,將提升巴國區域戰略地位。印度擔憂沙烏地是否介入印巴衝突,巴基斯坦具備核武能力,這份軍事協議可能改變區域軍事態勢與核威懾平衡。印度強調將持續護衛本國安全利益,並與沙烏地保持溝通,避免地緣政治對立過度激化。
沙巴協議並未提及中國,但中國是巴基斯坦主要軍事武器供應國,特別是戰機、導彈和核技術的支持。5月印巴衝突,巴基斯坦的陸制武器與情報整合,驗證了中巴軍事合作的成果,就成了沙巴軍事協議的底氣。
中阿軍事合作升溫
沙巴協議或成爲中國在中東及南亞地區推動安全影響力的間接機制,巴基斯坦可能利用該協議藉助沙烏地資金購買更多中國製武器,同時也刺激其他阿拉伯國家增加與中國的軍事合作。
事實上,沙烏地近年逐步增加對中國武器的採購,近年先後購買了中國製的PLZ-45自走砲、翼龍系列無人機、東風-3和東風-21飛彈等,大大增強沙國遠程打擊能力和戰略威懾力,中東已經成爲中國武器出口成長最快的市場。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人員的交流訓練上也逐步加強,去年6月北京舉行中國-阿拉伯國家高級軍官研討班,13個阿拉伯國家高級軍官參加,深化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合作。儘管中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與美國尚有差距,但其經濟與外交籌碼以及日增的軍事合作關係,使其在中東的影響力顯著提升。
未來中東地區的軍事與戰略格局,可能因沙巴協議而產生多層次變化。隨着中東國家積極尋求更具自主性及多元的安全合作伙伴,中國以「一帶一路」及能源合作爲切入點,加上不斷升溫的軍事合作,將持續加強中東經濟與政治影響力。
這份協議將成爲中東甚至南亞地緣政治的分水嶺,美國將被迫調整戰略以應對區域合作新態勢,印度亦將在新秩序中尋找與鄰國的新平衡點,這些變動將會如何重塑中國的影響力,更是觀察全球戰略發展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