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丨加快建設“好房子”,滿足高品質居住需求
隨着供給端與需求端雙向協同、精準施策,我國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正持續爲房地產市場注入新動能,有效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鞏固了近期向好的市場態勢,併爲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住樓市股市”作爲今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之一。今年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本月初,央行推出了一攬子金融政策,有利於進一步釋放住房剛需與改善性需求。5月8日,央行宣佈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5年以上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從此前的2.85%調整爲2.6%。與此同時,央行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意味着首套房的商業貸款利率有望再度下調。這些降息政策一定程度上會減輕購房家庭月供壓力,有助於激發潛在購房需求。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羣衆的住房需求正在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今年國務院首次將“適應人民羣衆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動我國住房建設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轉變。5月1日,作爲“好房子”的國家標準,新版《住宅項目規範》(簡稱《規範》)正式實施。
過去兩年間,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熱門城市都曾出臺“好房子”相關標準。《規範》意味着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一場居住革新行動,並以住房建設品質升級,帶動更多改善需求。新標準規定新建住宅建築的層高“不低於3米”,提高了住宅建築設置電梯的要求,對隔聲性能、滲漏、開裂等都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以期實現更好的居住體驗,促進城鎮住宅項目高質量發展。
此外,市場也開始將“第四代住宅”作爲新型住宅模式,突破性地打造“空中庭院”,讓城市住戶能夠擁有一方專屬綠色天地,提高居住舒適度,探索住房升級新方向。今年3月佛山市南海區推出首個政府批准的第四代住宅試點項目用地,項目戶屬空中花園不計入容積率計算且不計入產權面積,讓購房者獲得更大利益。
我國現有住房主要是在1998年房改後的城市化高速發展過程中建造,2010年前建設比重較高,早期大都位於城市中心區域,以目前的標準看,一些住房的房屋結構、戶型設計以及質量、材料等已經相對落後,部分居住體驗有待優化。這些較早購買住房的居民往往擁有一定的改善需求與改善能力,但是當前市場選擇還不夠多,因爲市區內符合標準的“好房子”相對較少,還有一些“好房子”則佈局在郊區,供需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比如近日上海徐匯濱江板塊最高單價26萬元/平方米的某樓盤開盤即售罄,認購率近160%,彰顯市場對高品質房源的強勁需求。
以“好房子”爲核心的高品質供給將成爲住房市場主要的新增長點,但目前供給還需要加強。一方面,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尤其是危舊房改造。對於部分改造項目而言,這能夠改善老舊小區的外部環境,但還並不能完全轉變爲“好房子”供給;另一方面,改善型的置換需求也受市區“好房子”供給較少的影響。目前,一些地區探索原址重建,以較低成本實現向“好房子”的躍升,比如今年1月,廣東省首例業主“自主更新、自籌資金、原拆原建”的危舊房改造項目花都區集羣街2號的業主搬進了新家。
目前,相當一部分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意願十分強烈。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需求變化,迫切要求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釋放更多改善居住需求。這需要各地以“好房子”爲標準,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鼓勵各種供給側的探索,加快建設“好房子”,滿足人民羣衆的高品質居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