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新規施行後,如何更好滿足羣衆宜居需求?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題:新規施行後,如何更好滿足羣衆宜居需求?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優玲、鄭鈞天、張鍾仁 新版《住宅項目規範》於5月1日開始施行。這一強制性規範對居住環境、建築空間、室內環境等方面作出要求。 層高不低於3米、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新規施行,如何更好滿足羣衆高品質生活需求?將給未來居住環境和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哪些影響?
更多“好房子”入市
層高達3米及以上、不同戶型均設置可拓展空間、約3000㎡架空層構建全齡共享聚所……在上海市閔行區,“象嶼·天宸雅頌”項目4月29日首開當日現場人潮涌動,“五一”期間已售罄。據瞭解,開發商計劃於5月底推出二批次房源。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近期全國多地有主打“好房子”特點的樓盤入市。隨着《住宅項目規範》的施行,符合“好房子”標準,成爲一些樓盤的賣點,吸引不少 看房人。 在山東煙臺,藍天·博識雅苑5月1日推出的首期100套房源當日清盤。“這個項目在規劃、戶型與配套上都很吸引我們,一梯一戶,有籃球館、健身房、游泳池、瑜伽館、社區食堂,保溫7級的鋁製入戶門也讓我們滿意。”購房者鄭先生說。 從過去的“住有所居”到現在的“住有宜居”,購房者更加註重住宅品質,對智能家居、綠色家居、建築設計、配套完善等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成都,“五一”假期前夕啓動的“安家成都·美好購房季”大型購房活動上,30家知名房企帶來120多個樓盤項目。不少房企推出“好房子”沉浸式體驗活動,通過創新的戶型設計和品質升級,向市場展示“好房子”新標準。 今年以來,土地端的“縮量提質”調節也表明,未來“好房子”的供給將大大增加。大部分城市主動調整供給結構,壓縮供地規模、聚焦優質地塊,推出很多“小而美”的土地。以杭州爲例,今年已出讓的商品住宅土地中,約90%的單宗土地規劃建築面積沒有超過9萬平方米;這些土地配套齊全,容積率適中,更適合開發高品質住宅。 不少開發商認爲,從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到講究居住空間的均衡性、多功能性,再到更加註重與自然、外界的空間融合,未來,將有越來越多“好房子”進入市場,滿足人們日益多元的需求。 更追求品質和創新
新版《住宅項目規範》要求住宅項目建設應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爲目標。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新規將推動住宅產品在品質和創新上進一步迭代升級。 近1000平方米的架空層設有健身房、兒童娛樂區、老人休閒區、書吧等共享空間,室內採用更爲靈活可變的佈局,所有戶型層高都達到3米,半開放陽臺錯層式分佈……在北京昌平區沙河鎮生命科學園附近,全國“好房子”設計大賽的首個落地示範項目“龍湖·觀萃”正在建設中。 “新規將住宅層高提升了20釐米,這一調整考慮了我國居民身高增長趨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高級建築師曾宇說,層高增加後,不僅爲擴大窗戶面積、改善室內通風和採光提供了可能,還爲增加樓板構件厚度、加裝隔聲板、安裝全屋智能設備提供了空間。 在居住環境方面,新規要求每套住宅都有滿足日照標準的房間,並在住宅隔聲和噪聲指標方面提出要求,從冬季保暖、夏季隔熱、建築通風三方面對住宅建築提出基本性能要求。 專家表示,這些指標都要求住宅項目規範設計不僅應控制好建築間距,同時也需優化平面設計,考慮室內空間合理佈局。 爲讓“銀髮族”住得安全舒心,新規強化了住宅的適老化設計,要求衛生間便器和洗浴器旁應設扶手或預留安裝條件;每個住宅單元至少應有1個無障礙公共出入口;提高了戶門、臥室門、廚房門和衛生間門的通行淨寬要求。 在山東省淄博市金城榮基·臻嶽項目,記者看到,無障礙坡道寬闊平坦;進入電梯,呼梯系統隨即響應;入戶門檻前,無高差設計讓輪椅暢行無阻;衛生間淋浴區域、馬桶和洗手檯前分別爲老人設有扶手,室內設有直連物業的緊急呼叫系統……小區正將適老化設計融入生活全場景。 建造“好房子”,綠色低碳、科技賦能是趨勢。 以越秀·外灘樾項目爲例,一體化保溫維護系統、三玻兩腔系統窗及屋頂光伏系統等超低能耗建築技術體系,降低能耗30%以上,並通過雨水回收與生態景觀循環,形成可持續的社區微氣候。 中能建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事業部負責人表示,公司正積極探索超低能耗建築、零碳建築的建造。在設計方面,通過優化建築朝向、通風設計等,減少對空調和照明的依賴。在材料選擇方面,優先選擇具有環保認證的綠色建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對住房市場影響幾何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住宅國家標準的提升將對房地產行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新規將倒逼房企從產品標準、研發、迭代的全週期出發,不斷加大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建造技術的應用。更加細分多元、層次豐富的市場,將激發改善性購房需求潛力。 “從長期來看,新規將引導房地產行業從過去對‘高週轉’的追求,轉變爲對高品質的追求,爲房地產企業及上下游企業指明變革方向。”成都睿合泰產城發展研究院總經理何昕宇說。 今年以來,已有北京、山東、山西、江蘇、貴州、四川等近十個省市結合地域特點,從標準制定、土地供應到建造工藝全鏈條發力,構建高品質住房建設體系。 新規施行後,很多人關注房地產市場會發生哪些變化。 對於在售新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最近幾年,一些開發商推出的升級版改善型住宅,在裝修、設計等方面超越新規的底線指標,所以新規對這部分改善性樓盤的影響不大。但一些用料不達標、設計落後、裝修粗糙的新房項目,可能會受到影響。 “即使在同一地段,由於樓盤品質不一,銷售情況也是冰火兩重天。”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 對於二手住宅市場,李宇嘉認爲,產品、地段和價格是購房決策的三大核心因素,一些二手住宅地段好、教育醫療資源豐富、有價格競爭優勢,即便在戶型設計上有所遜色,在市場上也依然受歡迎。 新規出臺,也打開了老破小“逆襲”通道。對標新版規範,通過加裝電梯、噪音消除改造、適老化改造、配套完善等路徑改造老舊小區,甚至“原拆原建”,老舊小區可以實現價值躍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杰說,當前各地正在優化存量,通過城市更新、舊城改造,完善住宅功能和配套,補齊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這些舉措對增加二手住宅的市場價值來說都是利好。 推進“好房子”建設關乎老百姓福祉,也是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業內人士認爲,新規施行後,要關注落地執行情況。各地應抓樣板、立標準、建制度,結合地域特色完善政策配套,進一步明確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不斷推進“好房子”建設,更好滿足羣衆高品質生活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