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力推動“好房子”建設——從“有房住”到“住好房”
今年以來,“好房子”成爲民生領域的熱詞,引發廣泛關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應人民羣衆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隨後,住建部發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範》,於5月1日落地實施。當前,多地紛紛立足實際出臺標準規範,助力“好房子”建設,支撐城鎮住宅和房地產市場高質量發展。
政策相繼出臺
《規範》以住宅項目整體爲對象,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爲目標,在規模、佈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對住宅項目的建設、使用和維護作出規定。
爲落實相關要求,各地相繼出臺政策措施,推動住房建設向更高品質、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山東省好房子建設標準指引》,從規劃、設計、建造、交付、運維全過程考慮,構建高品質住房建設體系。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任海濤介紹,《指引》針對居住區風貌、空間配置、質量控制等關鍵要素,提出定性和定量指標,力求用“新空間、新場景、新體驗、新樣板”兌現“好房子”承諾。
貴州省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引導鼓勵房開企業開發“第四代”住宅。今年3月,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又發佈了《貴州省高品質住宅設計導則(試行)》,從健康舒適、安全耐久、綠色低碳、生活便利、智慧科技、環境宜居等方面對貴州省高品質住宅的設計提出了指導性要求。
河南省鄭州市出臺高品質住宅建設導則,建立“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全週期質量監管體系。針對市場亂象,推行“交房即交證”政策,通過部門聯審聯批,讓3.2萬戶家庭在拿到新房鑰匙的同時獲得不動產權證。
更加綠色智慧
在鄭州航空港區的未來社區樣板間,牆體保溫層厚度達到12釐米,整體節能效率較國家標準提升45%。這得益於鄭州實施的“三步走”標準提升計劃:2023年起全面執行75%節能標準,2025年試點近零能耗建築,2030年實現新建建築碳中和。
在綠色節能領域,鄭州出臺全國首個綠色建築激勵政策,對三星級綠色建築項目給予每平方米200元補貼,推動全市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在鄭州高新區,智慧社區建設已進入3.0階段。天健湖社區通過物聯網平臺整合智能安防、環境監測、能源管理等12大系統,實現垃圾分類自動識別、公共照明智能調節、電梯故障預警等功能。
最近,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的一處樓盤迎來了新一波銷售高峰。“95後”工程師張昊指着沙盤感慨:“這園林景觀設計,比我以前租的房子強多了。”
着眼於提升生活品質,山東省要求新建全裝修住宅戶內設置基本智能產品,支持智能家居互聯,實現老人跌倒報警、兒童安全監測一鍵響應。同時,構建“智慧物業+定製服務”雙軌模式,倡導物業服務廣泛運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並動態管理維護。
貴州省細化了對視頻監控系統的設置要求,提倡住宅增加設備狀態監測、能耗管理等物業管理系統,配置適老化健康監測、緊急救助以及遠程醫療等安全防範系統。
注重舒適體驗
“好房子”注重用細節說話,讓每一處空間都承載真實的生活需求,居民纔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鄭州市二七區政通路片區,原本雜亂的院落進行了“海綿化”改造,閒置鍋爐房變成社區食堂,還加裝了“共享電梯”,經過“微改造”後的老舊小區變身“完整社區”。
圍繞羣衆關切的隔聲差、滲漏、開裂等高頻問題,貴陽市提出了系統性解決方案。例如,明確分戶牆厚度與施工工藝標準,規範噪聲敏感房間的佈局,強制使用靜音排水管材料,從源頭降低居住干擾。
全面推行人車分流設計,強化無障礙建設,拓展配建兒童日託中心,實施“十類增配設施”工程……在山東,“一老一小”政策貫穿了“好房子”建設的全生命週期。
一項項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好房子”建設將逐步改善住房質量,爲居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體驗,也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提供製度保障。未來,隨着住房高質量發展體系的持續完善,居民將逐漸實現從“有房住”到“住好房”,進而提升城市品質,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吳秉澤 崔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