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與多聯誼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前衛福部長邱泰源提及「鼓勵多辦聯誼」來解決少子化問題,引發婦女團體批評邱泰源搞錯重點。衛福部長提及的「鼓勵多辦聯誼」,不一定能有效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不過至少能爲未婚、失婚的男女們,提供一個認識互動、相互瞭解、進而交往和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若能因而牽成結婚的紅線,縱使沒能增加子女出生數,依舊是「功德」一件。

根據調查,現代年輕人早已丟棄結婚等於生育的邏輯,然而臺灣不只生育率全世界最低,近二十年來臺灣的結婚率亦呈現連續式減少。2000年的結婚對數爲18萬3028對,2024年只剩12萬3061對結婚,平均每年少了5萬9967對。 許多年輕人在一天中,除與超商結帳員「現金或刷卡」的對話外,幾乎連個說話的人都很難找到。居家上班、一個人的火鍋、一個人的電影、一個人的旅行,一個從來沒有邀約、交往經驗的年輕人,若連「聯誼」活動都不辦了,還有多少認識異性的管道,如何邁入交往、戀愛和結婚呢?

現今學校「性教育」偏頗、「婚姻教育」缺乏,男女學生在校園中幾乎失去基本邀約互動的能力,一些過往正常的邀約互動行爲,如今經常過度檢視成「校園性平事件」,很多學生到高中、大學一直都還是沒有與異性互動過的「母胎單身」,從來沒有邀約、交往經驗的年輕男女們,如果公司、政府沒辦「聯誼」的活動的話,想認識異性是難上加難。

再說衛福部長邱泰源「鼓勵多辦聯誼」以解決少子化的政策,雖然被婦女團體批評是畫錯重點,但至少還能爲促進婚育沾上一點邊,至少比經濟部(工資、友善職場)、教育部(公共托育、教育)、內政部(社宅、治安、兩岸婚姻)等,爲解決目前少子化問題花了些心思,或許社會就不要太苛責邱部長了。(作者爲空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