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住房政策與少子化

研究表明影響生育決策的關鍵因素是「租金壓力」。圖/中新社

少子化已成爲全球關注的社會問題,尤其聚焦在部分東亞國家。近年來,各國政府紛紛推出政策試圖提升生育率,其中「住房政策」被視爲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最近,南韓政府爲了應對低生育率,推動免費租房及低價購屋的政策,希望透過減輕年輕族羣住房的經濟壓力,鼓勵其結婚生育。據CIA統計,南韓目前的生育率僅約0.7,而我國的生育率爲0.73,也僅是略高於南韓。那麼我國是否也應考慮推行類似政策呢?

在此之前,需要先釐清控制房價是否能緩解少子化。部分民衆認爲少子化的原因並非高房價,而主要源於年輕人因價值觀改變及生涯規劃,使其結婚意願下滑,並從而導致少子化。然而情況也有可能反過來─年輕族羣在節節攀升的住房壓力下對生育的意願下降,連帶影響婚姻的意願。更可能的是,面臨以上兩種情況的族羣皆有。由於此議題很難單單憑藉自身及周遭朋友的經驗判斷,因此需要參考各國的政策經驗及研究。

由於南韓的政策尚待時間驗證,是否有研究證實購屋優惠對生育率有幫助呢?其實已有研究利用巴西的政策,發現政府補助民衆購屋能顯著提高生育率。該政策爲提供房貸補助的公開樂透,每個月自願參與樂透抽籤的民衆繳納同額款項,再經由政府籌集資金並以抽籤方式發予參與者,作爲其購房貸款的資金來源。

任職於倫敦帝國學院的教授Turan Ramadorai及其共同作者利用嚴謹的實證方法發現,獲得房貸補助的家庭,其生育率增加了3.8%,平均子女數增加3.2%。政策效果對於20至25歲的年輕人尤爲顯著,其生育率提高了32%,平均子女數增加33%。同時,該政策對低收入家庭與租金負擔較重的家庭更加有效。研究表明影響生育決策的關鍵因素是「租金壓力」,此與南韓政府的施政目標一致。而我國的生育率介於此兩國之間,兩國之政策及相關實證研究對我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當然,上述國家的情境可能與我國不同。有部分民衆認爲臺灣的房市終將走向香港的路徑─在機能強大而擁擠的核心地區房價將持續推高。那是否也有關於該地的房價及生育的研究呢?一篇由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團隊發表的研究,利用1970年代至2000年初的資料發現,房價每上升1%,香港的總生育率會顯著下降0.45%。經換算可發現,房價通膨解釋了香港過去40年間約65%的生育率下降。

住房政策的推行與否及如何推行,長期將影響我國的人口組成及勞動市場。其中,刺激生育率的住房政策應要準確聚焦相關族羣。畢竟對已經有房的族羣而言,房價攀升所導致的財富效果反而能提升其生育意願。若更進一步看待少子化及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若未能即時推動刺激生育率的住房政策,政府未來也必須更積極尋求其他勞動力,比如開放外籍工作者以作爲維持國內勞動力之配套。上述議題都還待社會及行政部門凝聚共識,共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