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180“煥新升級”帶來哪些新的投資方向呢?

近年來,"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在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頻繁出現,成爲推動經濟發展升級的關鍵詞。各地政府積極擁抱新興技術,致力於催生新型產業和業態,旨在通過科技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

去年年末,國內資本市場也進行了調整,其中,上交所發佈了《關於修訂上證180指數編制方案的公告》,並於2024年12月16日正式實施。上證180指數進行了"煥新升級","新質生產力"在指數中的比重有所提升,新質生產力的引入不僅有望推動資本市場的創新發展,還可能爲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促進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一、上證180指數更新了哪些內容?

上證180指數自2002年7月發佈以來,歷經二十餘載,已成爲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標杆指數之一。其選取了滬市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180只證券作爲指數樣本,主要聚焦於大盤藍籌股,旨在全面反映滬市整體表現。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內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以及行業分佈多元化等市場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與二十多年前相比,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在此背景下,爲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上證180指數也需要對此進行"更新改造"。

在2024年末,上交所發佈的《關於修訂上證180指數編制方案的公告》中,其主要修訂的內容方向主要爲三個。

首先,在選樣方法中,此次調整採用了"流動性篩選"與"市值排序"相結合的方法。可通過觀察成分股的流動性,按照這一篩選條件剔除流動性較差的股票,降低因交易不活躍導致的指數波動風險。同時結合股票的市值,優先納入市值更大的股票,延續"大盤藍籌"的特點,使得指數樣本覆蓋更多優質的上市公司。

第二個調整的重點是主要關於"平衡性"。設置了個股、前五大樣本權重上限,即單隻個股權重不超過10%,前五大成分股權重合計不超過40%的上限水平。通過設置其上限,分散頭部公司對指數的波動影響,以提升指數的穩定性。

另外,此次還新增了"行業均衡規則",通過該規則,使得行業權重與市場實際結構相匹配,更能通過指數反映滬市的行業格局。

第三則是引入了ESG(環境、社會、治理)的可持續投資理念。通過剔除中證ESG評價結果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證券,降低樣本發生重大負面風險事件概率。ESG的納入,符合長期資本保值的需求,爲指數長期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通過此次升級優化,上證180指數的"綜合能力"得到展現,行業均衡,指數效率及穩定性進一步提升,更好地反映了滬市核心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二、新質生產力彰顯指數配置價值

上證180指數作爲滬市大盤藍籌的核心代表之一,在其修訂方案的實施的內容中,也積極響應了國家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戰略部署。

新質生產力所涵蓋的領域,如信息技術、醫藥衛生、科技等相關行業,在此次修訂中得到了重視。爲了提升指數的行業分佈均衡性,新增了行業均衡規則,在保留傳統行業優勢的同時,適度增加了新興行業的權重,實現了穩定性與收益彈性的有機結合。這一調整不僅擴大了"新經濟"領域的覆蓋範圍,還構建了更具中長期價值的資產配置組合,同時也有助於分享滬市高新技術產業的成長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上證180指數的"科技含量"高於市場上的一些常見的寬基指數。截止2024年年末,上證180指數的科創板成分股的佔比提升至9.61%,通過對比來看,中證A500的科創板成分股佔比爲5.34%,而滬深300則爲4.91%。這一變化也體現出上證180指數對科技創新領域和對新興產業發展機遇的重視,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參與"新質生產力"的渠道。

在上交所於2024年11月14日發佈上證180指數調整修訂後不久,2024年11月20日,多家基金公司集體上報了上證180ETF產品,隨後於2024年11月29日,多隻上證180ETF迅速獲批,彼時已獲批的上證180ETF包括鵬華上證180ETF、銀華上證180ETF、南方上證180ETF等等。從修訂方案的公告出臺,到多隻上證180ETF審批通過,整個過程耗時半個月左右,這一高效進程也體現出市場對修訂後上證180指數的關注與認可。

在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後,離不開政策層面對指數投資的大力支持。在2024年4月12日,新"國九條"提出要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ETF的審批效率得到了提升,爲指數化投資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上證180ETF也由此受益。

簡言之,上證180ETF產品的擴容,讓投資者擁有了更加便捷的工具來配置滬市核心資產。隨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持續強化和發展質量不斷提升,聚焦滬市核心資產的上證180ETF有望進一步凸顯其配置價值,成爲投資者把握市場機遇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