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消費貸“冰與火”:交行增90%、平安削減700億

隨着《關於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的落地,銀行業掀起了一輪針對消費貸的“百團大戰”。從利率、額度到期限全面“鬆綁”,可謂誠意滿滿,釋放出強烈的信號。

第一財經發現,目前部分商業銀行的消費貸利率已經降至2.5%至2.8%的區間,比如招商銀行旗下的“閃電貸”月內一路下調,有客戶稱,3月初收到了2.78%的閃電貸利率券、月中又收到了2.68%的利率券,現如今又下降到了2.58%。

“我們已經下達了消費貸的最新考覈任務。”一位銀行業人士說,企事業單位員工是他們最近開拓消費貸優質客戶的主攻方向。

在上市公司年報季,目前A+H股已有14家上市銀行公佈了2024年消費貸的數據情況,相比於龐大的個人按揭、信用卡以及助力小微的經營貸而言,消費貸在個人貸款中佔比較低,尤其是在大型商業銀行中佔比普遍較低。

從去年的年報可以看到,消費貸佔比較低的銀行正在加快規模擴張的步伐,但也有銀行呈現收縮態勢。

消費貸的“冰火雙城記”

年報數據顯示,在全國性商業銀行中,去年僅平安銀行的消費貸佔貸款總額的比例超過了10%,達到14.07%,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的消費貸佔比均在6%以下,其中,交通銀行的消費貸佔比僅在3%左右。

從去年的年報可以看到,消費貸佔比較低的銀行正在加快消費貸的擴張步伐。

比如,交通銀行去年個人消費貸餘額3302.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568.37億元,增幅高達90%以上。在年報中,交通銀行稱,境內銀行機構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增幅連續四年行業領先,市場份額較上年末提升2.92個百分點。

作爲區域性銀行,重慶銀行、晉商銀行的消費貸增速均超過了50%,但規模依舊較小。

另外,招商銀行去年的消費貸餘額爲3961.61億元,同比也大幅增長了31.38%;興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973.1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18%;中信銀行去年消費貸餘額3106.37億元,同比增長4.04%。

不過,也有銀行消費貸規模出現收縮的態勢。比如,去年平安銀行個貸中的消費貸款餘額爲4746.63億元,較2023年下降13%。其背後主因是近年來平安銀行一直在推進零售轉型,主動壓降高風險、高定價、高利率的業務,自2022年以來,該行消費貸款餘額已收縮超1200億元。

同樣連年收縮的還有渤海銀行,去年該行的消費貸餘額爲375.12億元,相較2023年大幅下降了50.60%,早在2020年,渤海銀行消費貸規模曾達到歷史新高的1126.98億元,在貸款總額中佔比12.7%,此後一路壓降。

另外,諸如渝農商行、青島銀行、瀘州銀行的消費貸餘額也在下滑,分別同比下降了1.20%、7.88%、16.84%。

不良率方面,目前僅有少數銀行披露了消費貸的相關數據,其中,招商銀行、交通銀行、重慶銀行的消費貸不良率分別爲1.04%、1.12%、1.05%,均處於較低水平,同時也低於2023年。

而平安銀行的消費貸不良率爲1.35%,同比上升了0.12個百分點。中信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爲2.14%,較上年末上升0.59 個百分點。對此,中信銀行稱,當前經濟仍處於恢復期,受居民收入水平尚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出現一定波動。14家上市銀行中,渤海銀行的消費貸不良率最高,爲12.37%。

掀起優質客戶爭奪戰

全國性商業銀行是消費貸市場競爭的主要參與者,從年報可以看出,大型商業銀行主要聚焦於消費貸的優質客戶,競爭激烈。

比如,招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去年聚焦價值客羣獲取,深入挖掘國家政策鼓勵的升級型消費場景及個人或家庭綜合消費場景,優化區域策略和客羣經營策略,穩健發展消費信貸類業務,滿足客戶合理的消費金融需求。

交通銀行表示,去年加大對恢復和擴大消費的信貸支持,注重“量、價、險”平衡發展。服務國家促消費擴內需戰略,創新迭代家居貸等消費金融產品,推進個人消費貸增量擴面。擴展新能源汽車品牌總對總合作,加大貸款投放,助力綠色低碳消費。

中國銀行圍繞促消費、擴內需要求,加快消費貸款線上化轉型步伐,業務規模與服務客羣實現擴面增量,助力消費品以舊換新。積極落實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延期還款政策,大力推動校園地和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協同發展,拓展業務服務範圍。

郵儲銀行緊抓綠色低碳消費、以舊換新發展機遇,強化汽車、多元消費等領域信貸支持,助力居民消費提質擴容。

中小銀行則聚焦於區域深耕,探索差異化打法,青島銀行表示積極開展互聯網貸款戰略轉型,依託金融科技和大數據風控手段進行產品創新,推出特色自營互聯網消費貸款產品“青易融”。

重慶銀行稱,在保持自營數字化消費貸款快速發展勢頭,擴容產品序列,打造捷e貸、煥新貸等拳頭產品,深耕優質客羣,拓展普通客羣,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鄭州銀行稱,開展消費信貸產品利率優惠活動,通過讓利於民,支持居民消費需求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認爲,隨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消費金融有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成爲暢通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引擎和撬動內需增長的新支點。在這個意義上,消費金融,正迎來新一輪上行週期的起點。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認爲,當下,適當提高個人消費貸款額度,合理延長貸款期限,放寬相關要求,有助於更好地發揮消費金融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滿足居民大宗消費需求,進一步助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

“下一階段,應進一步優化對消費貸款的管理要求,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客戶資質、需求和風控能力,與客戶協商自主確定貸款額度、利率、期限。”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