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2028接軌IFRS 18 投資人更清楚獲利來源

金管會宣佈,自2028年起,全臺2,756家上市櫃公司與公開發行公司,將全面採用國際財報準則第18號(即IFRS 18)。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昨(25)日宣佈,自2028年起,全臺2,756家上市櫃公司與公開發行公司,將全面採用國際財報準則第18號(即IFRS 18)。最大改變是企業損益表將由「業內、業外收益」改爲「營業、投資、籌資」等三大區塊,讓投資人更清楚企業獲利來源,經營透明度大幅提升。

證期局主秘黃仲豪昨天表示,接軌IFRS 18後,企業稅前盈餘、稅後純益與每股純益數字不會改變,主要差異在於「損益表」的呈現方式。新的準則把企業核心賺錢能力、投資成果與舉債成本拆開列示,讓投資人可清楚判斷,企業獲利的來源,是靠本業、投資,或借貸支撐。

IFRS 18實施重點

具體而言,「營業」反映公司本業表現,如科技業銷售毛利;「投資」揭露投資收益或損失;「籌資」則呈現舉債規模與利息支出。

其次,IFRS 18新增「績效指標計算與調整過程」。黃仲豪說,目前企業多是在法說會或新聞稿中做說明,未來則是一律必須在財報「附註」中揭露。例如企業有重大資產交易、重大訴訟等,扣除這些交易案做還原財務數字時,需向投資人說明。簡單說,企業需把跟營業沒有直接關係的項目做刪除,例如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EBITDA),才能真正看到公司主要業務的賺錢能力。

第三,IFRS 18導入「彙總與細分」原則,有助投資人決策判斷的,應做更細分的說明,例如收益跟費用來源,使投資人更聚焦於關鍵資訊。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是在2024年發佈IFRS 18,取代現行的IAS 1「財務報表表達」,以迴應市場對透明度與可比性的需求。金管會完成評估後,規劃自2028年全面適用。

換言之,自2028年5月起,企業在出具首季財報時,就必須依新規定揭露,這不僅能讓企業經營良窳更加透明、提升投資人判讀能力,也有助臺灣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強化市場信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