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鏈家試點“房客分離”,“一人吃兩頭”中介模式或終結?

日前,上海鏈家試點“房客分離”服務模式,要求經紀人在“房源維護”與“客源服務”中二選一。看似內部業務調整,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舉措打破了行業“一人吃兩頭”“一手託兩家”的傳統,或促進“單邊代理制”提速落地。

隨着房地產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移,賣房子的難度遠超幫客戶買房子,這也推動房產交易從“撮合型”向“專業顧問型”轉變,通過專業化分工破解交易困局。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模式能否在更多城市複製?其是服務升級的必然選擇,還是應對市場下行的權宜之計?

經紀人需在房源、客源端“二選一”

日前,上海鏈家的一場內部會議內容引發市場關注。有業內人士猜測,房產經紀行業或迎來服務模式的變化。

此次會議透露,上海鏈家經紀人必須在房源端、客源端中二選一。其中,默認M序列(店經理)自動劃爲房源端,對房源做維護、管理、跟蹤;A序列(經紀人)自動劃爲客源端,對購房客戶提供諮詢帶看服務。如有A級經紀人希望做房源端,可在達到單量標準後參加競聘;同樣如有M想做客源端,也可以發起申請。

此外,要求鏈家房源端經紀人不可獲客,只能做房源維護,成交業績佔比從45%提升至53%,目的在於通過績效牽引經紀人重視對房源端、業主的維護。

對於此次調整,上海鏈家內部人士表示,上海鏈家試點全新服務模式——房客分離,即每位經紀人將專注服務購房客戶或售房業主單一角色,是希望以更專業、更專注的服務,保障交易環節中每一方都能獲得專屬、高效、透明的服務體驗。此舉也是嘗試打破傳統服務模式的侷限性,確保客戶和業主的核心訴求得到充分重視與滿足。

雖然這是上海鏈家的一個內部業務調整,但與以往經紀人的“雙邊”居間業務不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異於向市場釋放一個信號——二手房市場即將進入“單邊”經紀。一個業務員“吃兩頭”“託兩家”的時代可能結束了。但是,也要看到,“單邊”經紀模式目前推廣仍面臨挑戰,比如經紀人需構建專業知識,短期內可能影響部分經紀人的收入等。

另有業內人士認爲,上海鏈家的“房客分離”目前僅在鏈家內部運作,“房客分離”尚未實現跨中介的代理制度,本質上仍處於居間模式。但是,從流程上看,無論是房源端還是客源端,都有了更爲專業的、代表自身利益的經紀人服務,從形式上初具單邊代理的模型。

在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看來,根據今年對全國二手房中介行業的監測,單邊代理作爲一種新興的房地產服務和交易模式,正逐漸在部分大城市中出現。該模式的重要表現是:部分中介或機構專爲賣方即房東提供服務,通過專業化的營銷手段和優質的服務,致力於縮短二手房房源成交週期,並爭取更高的成交價。

“相較於傳統中介的‘雙邊’居間模式,單邊代理在信息安全、服務定製化、交易效率提升、權益保障等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也比較符合目前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新情況和新訴求。”嚴躍進說。

庫存房源多,倒逼“單邊”代理落地

從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期,交易週期持續拉長已成爲行業現狀。在此情況下,傳統“雙邊”居間模式暴露出交易短板——經紀人同時服務買賣雙方,導致客戶與業主不得不親自參與價格博弈,經紀人的專業服務價值難以體現。

上海鏈家內部人士表示,隨着成交週期的拉長,庫存房源越來越多,客戶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紛繁複雜,找到合適的房源、快速賣出房子已越來越難。客戶、業主雙方都更需要“懂自己”的房產經紀人。而在外部環境,發達國家的房產經紀人均爲單邊代理,他們像律師一樣只維護交易中某一方的利益。過去我國的經紀人是一人服務兩邊的模式,導致客戶和業主需要自己主動參與到斡旋談判中,爲自己的權益發聲。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監測,5月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環比跌幅擴大至0.71%。而二手房在學區需求階段性釋放後,年中成交預計逐步趨穩,但在高掛牌量影響下,短期“以價換量”仍是市場主流。

此外,另據上海中原地產二手住宅價格指數顯示,5月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1.48%。趨勢上,房價還在震盪築底的過程中。基於成交速度放緩,市場心態又出現一些波折。而從掛牌角度來看,5月掛牌量又有所提升,這對房價的穩定帶來一定壓力。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如何快速促進交易,服務專業化成爲經紀行業突圍的關鍵。在嚴躍進看來,隨着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的不斷髮展,尤其是房東對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傳統“雙邊”居間模式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單邊”代理模式開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現,也形成了一些成功的交易案例,並獲得了業主的認同。這一模式爲房東和客戶尋找了一條破局之路,目前還很難說其是否會佔有主導地位,但至少各地積極探索新的二手房去化方式。

上海鏈家這場“房客分離”的試點已不僅是企業內部的業務調整,更像是存量房服務模式轉型的風向。這一服務模式能否在更多的城市複製,仍具有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鏈家未見有跟進動作,似乎也暗示這場變革的推廣將比預期更爲謹慎。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