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發布"明岐"AI大模型 精準診斷罕見病
3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正式發佈全球首個可精準診斷消化道罕見病的醫學多模態大模型"明岐"。該模型由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LoCCS實驗室王爍教授團隊研發,在"2025可信AI賦能精準診療創新學術會議"上亮相,標誌着AI+醫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攻克罕見病診療難題
罕見病診斷長期面臨病種複雜、臨牀經驗稀缺等挑戰,患者平均確診週期長達5-8年。"明岐"通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與專家路由協同機制,實現了診斷精準度與效率的跨越式提升。臨牀測試顯示,其對克羅恩病(被稱爲"不死的癌症")的診斷準確率達92%,超越專科高級醫生平均水平(90.4%)。
技術突破:高效、可解釋、低成本
高效診斷:模型可在1秒內完成病竈定位、特徵提取和語義解析,大幅縮短診斷時間。
透明可解釋:創新"透明診斷艙"機制,提供影像標記、診斷路徑決策樹和相似病例參考庫三級證據,破解AI"黑箱焦慮"。
低成本部署:通過模型蒸餾與量化技術,將本地化部署成本從200萬元降至10萬元,使基層醫院無需更換硬件即可升級智能診斷能力。
賦能基層醫療
"明岐"已率先在五大罕見病診療場景落地,計劃三年內覆蓋國家罕見病目錄中15種疾病。上海交通大學政策專家預測,全國推廣後每年可減少約100萬例誤診,節省醫療支出超10億元。縣域醫院僅需極低成本即可接入高標準AI診斷平臺,顯著提升基層診療水平。
研發團隊與未來展望
團隊由王爍教授領銜,匯聚算法、臨牀、安全及政策法規多領域專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榮譽。王爍表示:"明岐"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人類智慧的延伸,將爲全球罕見病患者帶來更早確診和規範治療的希望。
"明岐"的發佈開啓了醫學AI新時代,以高精度、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推動罕見病診療邁向智能化未來。
編輯: 方哲敏
責編: 姚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