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 經濟表現好於市場預期

中經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上半年我國經濟表現好於市場預期。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較2024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爲完成全年預期目標打下了紮實基礎。

不僅如此,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力度,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

受訪業界專家認爲,上半年面對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外部壓力明顯加大的複雜環境,我國宏觀經濟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偏強增長態勢,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技術製造業領域保持較快增長,預計下半年穩增長政策有望進一步加力。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答記者問時表示,上半年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和成效,爲完成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和強大韌性,這種發展態勢會得以保持。

上半年經濟平穩向好

對於上半年我國經濟走勢,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平穩向好,結構優化且新動能涌現。消費成拉動經濟關鍵,投資助力產業升級與穩定,淨出口展現韌性。

從上半年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來看:消費需求較快增長,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52.3%,拉動GDP增長2.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覈算司司長鄭學工撰文稱,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發力顯效,服務消費增勢較好,消費活力不斷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以舊換新政策效應顯現從數據可見,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傢俱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7%、25.4%、24.1%、22.9%。此外,汽車銷售明顯改善。據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突破500萬輛,增長33.3%。

盛來運表示,今年的財政政策更加給力,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加大支持工業企業設備更新改造力度,這些政策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擴內需政策積極有效,內需特別是消費成爲上半年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盛來運還稱,上半年消費市場趨於活躍,下半年在消費政策的推動下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會繼續顯現。

展望未來,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在各項促消費政策綜合作用下,下半年社零增速會進一步加快,全年有望達到6.0%左右,較上年全年加快2.5個百分點,這將是今年宏觀政策以促消費爲核心擴大內需的一個具體體現。

投資需求穩中有升。有關數據顯示,上半年,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16.8%,拉動GDP增長0.9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24.7%,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

雖然上半年投資增速呈現穩中有降態勢,但王青預計,下半年投資增速將延續穩中有升態勢,並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在4.2%左右,比去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

此外,淨出口延續平穩增長態勢。上半年,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31.2%,拉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23.0%,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啓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出口表現好於預期,尤其對部分東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較快,有效對衝了對美出口疲弱帶來的衝擊。但下半年全球經濟動能放緩、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存等多重不確定性將令出口承壓,預計其對GDP增長的邊際拉動將趨於減弱。

在王鵬看來,消費作爲經濟增長主動力,體現內需潛力與活力;投資關鍵支撐作用明顯,既直接擴大生產、提升產業競爭力,又改善發展環境、促進區域協調,且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出口彰顯我國外貿韌性與適應力,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結構、拓展市場等應對挑戰,保持國際競爭力。

政策有望在穩增長方向加力

宏觀政策協同發力,爲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今年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發揮了託底作用。

潘向東對記者表示,展望下半年,政策效果的釋放將成爲支撐經濟回升的關鍵。財政政策有望進一步加力,擴大有效投資、強化對消費的支持;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適度寬鬆,社融環境逐步改善,有助於穩定企業預期與信貸需求。同時,結構性改革、反內卷穩步推進,包括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字經濟賦能及製造業轉型升級,產能出清,將爲中長期增長注入動能。“經濟有望延續恢復態勢,儘管季度間或存在一定波動,但全年能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

不過,潘向東表示,當前仍需警惕房地產調整的溢出效應、地方政府債務對基建投資節奏的制約,以及企業預期偏弱對消費形成的潛在拖累,重點在於強化政策協同、加快結構性動能轉換,並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對於未來的政策走向,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潘向東認爲,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適度寬鬆的總基調,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預計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持續優化,包括科技創新再貸款、綠色貸款支持工具、“白名單”民營企業信貸支持計劃等,將進一步加大對先進製造業、小微企業、“新三樣”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在7月14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密切關注評估前期已實施政策的傳導情況和實際效果,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更好地推動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社會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

在財政政策方面,王鵬認爲,財政政策積極有爲,可能出臺新減稅降費政策減企業負擔,加大基建、科創、民生投入,推進重大項目、提升創新能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還會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受訪專家還預計財政政策將更加註重提效能、擴內需、穩預期。

對於下半年政策走向,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副主席、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特邀副會長周德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半年宏觀政策有望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增強靈活性和預見性,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和穩定外貿等領域。

(編輯:朱會珊 審覈:杜麗娟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