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上半年同比增長5.3% 儲備政策將擇機而出
編者按:
今年上半年,面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我國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7月15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初步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其中,市場銷售增速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貨物進出口穩定增長,總額達217876億元,同比增長2.9%。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上半年經濟數據。
初步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2萬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3.91萬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39.03萬億元,增長5.5%。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
儘管面臨外部巨大沖擊,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5.3%,實現平穩運行,爲全年實現5%左右的目標打下良好基礎。上半年5.3%的增長背後,主要在於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假期消費帶動、“搶出口”效應等。
不過,在二季度消費和出口增速上行的基礎上,二季度經濟增速小幅回落至5.2%,主要在於投資的拖累,尤其是房地產投資降幅在擴大。另外,二季度GDP平減指數降幅有所擴大,反映出當前物價低迷、有效需求存在不足。
展望下半年,我國經濟平穩運行仍有較好的基礎。但是,考慮到“搶出口”透支部分下半年出口份額、去年四季度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擡高基數、外部環境仍充滿不確定性,下半年穩增長政策仍需加力,尤其需要更好地擴大內需。
二季度消費和出口“逆勢”回升
面臨美國加徵高額關稅的不利條件,二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5.2%,表現好於外界預期,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消費和出口“逆勢”回升。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較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手機、家電、汽車等重點商品消費增長帶動作用明顯。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主要受假日消費、入境遊等帶動。另外,隨着中國免籤國家增多,“入境遊”也對消費有一定拉動作用,像今年五一、端午假期,適用免籤政策入境的外國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2.7%、59.4%。
需要指出的是,6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較5月份回落1.6個百分點。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川表示,由於今年“618”提前開啓,部分消費前置到5月份,因此6月商品消費增速有所回落。具體來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作用明顯,家電、汽車等的零售額增長較快;受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影響,石油及製品類形成主要拖累。
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7.2%;進口8.79萬億元,下降2.7%。二季度出口增速在進一步回升,上半年出口增長7.2%,較一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面對美國加徵高額關稅,我國二季度出口維持相當韌性、表現亮眼。5月中旬中美經貿磋商取得積極進展,6月當月出口數據進一步改善,6月當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7.2%,較5月份回升0.9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上半年我國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長5.9%,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2.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對外全面加徵高額關稅,導致一季度我國對美“搶出口”現象突出;二季度美國暫緩加徵關稅的窗口期內,我國對歐盟、東盟“搶出口”效應持續發酵。儘管二季度我國對美國出口大幅下降,但整體出口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降反升,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二季度消費和出口表現較好,但是二季度經濟增速相較一季度回落了0.2個百分點,主要在於投資的拖累。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相較一季度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基建、房地產投資增速均較一季度有所回落。具體來看,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總體依然維持較高的增速;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政府債券靠前發力對此有一定支撐作用;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11.2%,降幅進一步擴大。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表示,二季度房地產市場再度轉弱,止跌回穩仍然面臨壓力。隨着穩樓市舉措的持續出臺,一季度的土地、銷售、價格等房地產指標有所好轉。但是,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有所轉弱。1~6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額分別累計同比下降11.2%和5.5%,跌幅較一季度分別擴大1.3和3.4個百分點。
受外需和消費帶動,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生產端維持較好的增速。
下半年要“反內卷”還要“擴內需”
上半年經濟運行平穩,好於外界預期。
今年上半年我國GDP規模爲66.05萬億元,去年上半年最終覈定的GDP規模爲63.36萬億元,簡單計算可以得出,2025年上半年GDP名義增速爲4.25%,而上半年GDP實際增速爲5.3%,可以得出上半年GDP平減指數約爲-1%。這意味着以現價計算的名義增長,要低於實際增長,這會影響微觀主體的獲得感。
遠東資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5.3%,這意味着只要沒有非常顯著的外部衝擊,全年實現5%左右的增速目標問題不大。但是,上半年名義GDP增速爲4.25%,與實際增速相差超過1個百分點,且這一差值連續三個季度走闊,而企業利潤、居民工資、政府財政,皆是以名義收入計價,這意味着微觀主體感受和宏觀數據之間依然存在“溫差”。
劉晨表示,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仍需關注。居民“存多貸少”現象仍然明顯。1~6月份,居民新增貸款、存款分別同比少增2900億元、多增1.5萬億元。部分行業、部分企業“內卷式”競爭加劇,截至6月份,PPI同比已連續爲負。
陶川表示,上半年GDP名義增速是4.3%,二季度名義GDP增速與實際GDP增速缺口拉大,反映出當前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的態勢。預計繼中央財經委會議之後,“反內卷”將成爲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議題。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展望下半年,穩增長的政策仍會持續推出。今年用於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上半年已經下發超1600億元資金,下半年還有近1400億元“國補”資金有待投放。今年全年4.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上半年債券發行進度接近50%,下半年仍有超2萬億元資金待發行使用。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是有支撐的。上半年消費市場趨於活躍,下半年在消費政策的推動下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增長2.9%,這是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沖擊情況下取得的,顯示了貿易的韌性。今年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發揮了託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關部門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會繼續爲經濟穩定運行發揮關鍵支撐作用。同時,有關部門也表示,中國的政策“工具箱”豐富,也在加強政策儲備,會根據市場變化適時推出。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大致從9月份開始落地,政策帶動下,去年四季度汽車、家電、傢俱等商品消費增速明顯提升,這一定程度上擡高了今年四季度的基數。另外,上半年出口超預期背後,在於部分出口提前釋放,下半年出口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張林進一步指出,建議下半年適時推出準財政政策工具,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財政支出力度。通過完全取消限售限購等措施持續穩住房地產市場,加快商品房銷售以及商品房價格轉正的節奏,避免財富損失效應持續傷害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擴大免籤政策,吸引外國消費者來華消費、來華投資,同時爲我國企業的產能出海創造良好條件和政策引導。
劉晨表示,下半年宏觀政策仍需進一步加力提效。儘快全面放開房地產銷售限制性政策,完善優化收儲政策,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財政政策需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突出投資於人導向,加大對民生、消費相關領域投資力度。進一步優化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提升商品與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水平。伴隨政府強化規範治理,以及光伏、水泥、汽車等行業協會採取自律行動,部分行業“內卷”問題有所緩解,未來應繼續清理違反公平競爭審查的各類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樹立長期可持續經營理念,形成更加規範的市場競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