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部分券商資管成績單出爐,有機構規模增長23%,部分券商規模與利潤“倒掛”
財聯社8月28日訊(研究員 王蔚)隨着部分上市券商披露2025 年半年報,券商資管業務的最新情況浮出水面。
截至發稿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佈半年報,不同機構間的資產管理規模與經營業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
券商資管產品總體來說有四種,分別爲單一資管計劃、集合資管計劃、專項資管計劃和公募基金。其中,公募基金需要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人資質,根據中基協披露數據,共有14家券商(含券商資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
財聯社根據半年報不完全梳理髮現,資管規模同比增加的有國元證券、西部證券等;同比降低的有山證資管、華西證券、浙商資管等。
業績方面,資管業務利潤同比降低的有東證融匯、錦龍股份、國元證券、國盛資管、華西證券、東興證券;同比增加的有山證資管等。
2025年上半年,有多家機構出現資管規模與利潤“倒掛”現象。例如,截至6月末,山證資管受託管理合計總規模 601.99億元(含公募基金及 ABS),同比降低57.31億元,降幅爲9%,但是今年上半年其實現淨利潤爲0.49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0.02億元。
規模有增有減,部分券商逆勢上揚
根據中基協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約12.09萬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總規模約5.52萬億元,同比下降4.8%,較2024年末增長1%。
從資產管理規模來看,各家券商表現差異較大。截至2025年6月末,東證融匯作爲東北證券的全資子公司,資產管理總規模達 767.01 億元,較 2024 年末增長 0.74%;國元證券的資產管理規模 248.29 億元,較年初增長 10.96%,其中集合資產管理規模 163.55 億元,較年初增長 1.7%;單一資產管理規模 77.46 億元,較年初大幅增長 38.47%;專項資產管理規模 7.28 億元,較年初增長 4%,各業務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單一資管計劃規模擴張最快。
西部證券在渠道端發力成效顯著,資產管理總規模395.17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 10.48%。公司管理36支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佔比 16.57%;169 支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含大集合),規模佔比 41.78%;32 支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規模佔比 41.65%,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推動規模穩步提升。第一創業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爲 663.25 億元,較 2024 年末增加 126.87 億元,增幅高達 23.65% ,旗下資管產品在定增與北交所戰略配售項目上表現出色,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此外,部分券商資管規模出現下滑。山西證券旗下山證資管受託管理合計總規模 601.99 億元(含公募基金及 ABS),同比降低 57.31 億元,降幅爲 9%,其中公募基金規模降低了 44.38 億元,對整體規模產生較大影響。浙商證券全資子公司浙商資管存量資產管理規模 966.6 億元,較年初雖有提升 1.42%,但相比去年同期的 1020.76 億元,仍有所下降。
錦龍股份主要依託中山證券和東莞證券開展證券業務。財聯社整理髮現,其集合資管計劃資金來源主要是集團自有資金,定向資管計劃以機構客戶爲主。今年上半年末,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期末產品數量爲8只,比去年同期減少1只,集合資管計劃期末受託資金爲110.94億元,其中自有資金投資投入108.96億元,佔比98.21%,集合資管計劃同比減少27.86億元;定向資管計劃期末產品數量爲60只,比去年同期減少7只,期末受託資金爲81.2億元,較去年減少28.44億元。
業績分化顯著,盈利與虧損並存
在經營業績方面,券商資管更是冷暖自知。總體來看,已披露年報的券商資管中,業績下滑的機構佔比居多。東北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營業總收入 2.42 億元,但營業總收入比上年同期減少 22.34%;營業總支出 1.34 億元,營業利潤率 44.49%,營業利潤率比上年同期減少 2.31%。旗下全資子公司東證融匯淨利潤 0.4 億元,淨利潤同比降低18.36% ,盈利能力受到市場環境衝擊。
國元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 5495.45 萬元,同比下降 28.32%(扣減資金成本);發生資產管理業務成本 3266.77 萬元,同比增長 66.60%;實現資產管理業務利潤 2228.68 萬元,同比大幅下降 60.94%。其中母公司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 4607.41 萬元,同比下降 33.03%;發生資產管理業務成本 2238.18 萬元,同比增長 98.37%;實現資產管理業務利潤 2369.23 萬元,同比下降 58.81%。
上半年,國盛證券資管業務收入 914.45 萬元,同比降低 31.38%。其中,國盛資管實現營業總收入 0.08 億元、營業利潤 - 0.06 億元、淨利潤 - 0.06 億元,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 46.92%、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同比均減少 0.07 億元,主要因公司管理的資管產品業績報酬同比減少、計提減值損失同比增加。華林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上半年營業收入爲679.39萬元,上年同期爲12,45.25萬元,資產管理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5.44%,主要因本期產品規模同比下降,管理費收入減少。
2025年上半年,東興證券資管業務營業收入爲1.34億元,營業利潤爲0.18億元。2025年上半年,東興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減少,同比下降6.31%,在營業收入中佔比5.94個百分點。
不過,也有部分券商資管實現業績增長。山西證券旗下山證資管營業總收入 1.12 億元,營業利潤 0.65 億元,淨利潤 0.49 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0.02 億元,增長幅度爲 4.25%,在規模有所下降的情況下,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業務策略調整,實現了利潤增長。
第一創業資產管理及基金管理業務營業總收入爲 6.24 億元,同比增加 9.55%。長城證券旗下今年4月新開業的長城資管營業總收入爲 0.34 億元,同比增加 13.6%,主要系公司積極佈局資產管理業務轉型,推動了收入增長。東吳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營業收入爲 2.15 億元,營業收入比上年增加 7.06%,通過拓展募集渠道、完善產品線等舉措,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長 9.72%。
未來券商資管發展走向如何?
展望未來,某知名研究機構表示,券商資管積極爭取公募基金業務牌照,等待牌照窗口期開放。已獲取公募基金業務資質的機構拓展差異化產品佈局和業務領域,增強自身投研能力和科技賦能,強調對於集團整體協同的貢獻。
一是找準自身業務定位。在公募基金業務領域,公募基金公司在產品佈局、投研機制、渠道維護上已相對成熟,券商資管公司作爲行業後續進入者,業務領域上需要與市場存量機構形成差異化特色。
二是強化主動管理能力,持續提升投研水平。2025年券商的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進入收官階段,未來隨着產品轉型逐步完成,產品管理更加考驗券商資管機構在交易、投資、風控、運營等多方面的能力協調。
三是渠道轉型向私募與公募並重,券商資管積極融入集團整體戰略、科技發展,在此過程中協同發展中突出特色產品,擴大公募業務渠道。
在具體的產品佈局上,未來券商資管會如何選擇?根據財聯社此前報道,證監會最新修訂實施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規定》中,增設權益類資管產品管理規模等專項指標,從“收入規模”與“權益投資比例”兩個維度進行考覈,同樣採用“孰高加分”原則,既認可資管業務的整體實力,也鼓勵券商提升權益類資管產品的佔比。這一指標的設置,既兼顧了頭部券商資管業務的規模優勢,也爲中小券商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