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不再鬱卒!盤點全球3大幸福職場福利

企業邁向永續經營,幸福企業讓員工平衡生活與工作。(圖片來源/Pexels)

提到「幸福國家」與「幸福企業」,多數人首先聯想到北歐。然而,幸福職場究竟如何定義?理想的幸福企業,除了提供優渥福利,更應重視員工歸屬感、資訊透明度、公平制度、暢通的溝通管道與高度的工作自主性,歐洲長期推崇「生活與工作平衡」(Work-Life Balance),認爲個人時間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高於工作。

在最新《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中,紐西蘭名列全球第12名。當地企業文化自由且採信任制,「到點下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幾乎沒有加班文化和上級壓力;勞工保障完善,下班後也不會被工作訊息打擾,並且多數企業提供工作地點與時間的彈性安排,聘用員工看重的是專業能力,而非硬性長時間在場。

在紐西蘭,上級分派工作時會評估員工的負荷,若工作無法如期完成,企業會檢討人力配置,而非責怪員工。每月一次的主管一對一會談中,管理層會詳細記錄員工的回饋,形成關心與改善的良性循環。

如此健康的職場文化,或許真的能聽到「I love my job」!沒有升遷壓力、友善的辦公氛圍與活動中心般的辦公室,正是幸福職場的最佳典範。

對於幸福企業的想像,大家或許對立陶宛有些陌生,但立陶宛在《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中名列第16,2024年30歲以下族羣的幸福感更高居全球第一,原因之一是擁有充足且合適的就業機會,以及多元的家庭友善政策。立陶宛勞工享有家庭照顧假與補助,育嬰假長達2年並附帶月領津貼,更有獨特的「Mommy/Daddy Day」,也就是凡育有2名12歲以下子女的家長,每月可額外享一天有薪假。

另外,許多企業鼓勵「工作度假」,讓員工邊旅遊邊辦公,根據OECD 2021年調查顯示,立陶宛被評爲「全球最佳工作與生活平衡國家」第11名。立陶宛法定年假爲20天,不分年資,且大多數人每年會安排2次至少一週的長假。

在《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中,芬蘭已連續第8年蟬聯世界最幸福國家,丹麥、冰島與瑞典緊隨其後。根據《富比世》調查,哥本哈根在2023年被評爲全球「工作與生活平衡」最佳城市。

丹麥職場文化重視「社會性」與「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模式,秉持誠實以待、坦誠溝通的理念,不論職位高低,人人都能自由表達意見。假期方面,每年都享有長達5周的假期,並提供彈性上班制。

在瑞典,勞工享有「480天育嬰假 」,可領取8成薪資及每日補助180瑞典克朗,假期可在小孩滿12歲前用完。一位瑞典 IKEA 員工分享,公司採責任制,無需打卡,上班日每週僅需1至2天,工作氛圍自由且信任度高。

現今企業正逐步邁向永續經營,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已成爲關鍵核心。臺灣也有越來越多企業積極推動「幸福職場」理念,營造舒適且具活力的工作環境,實現員工與企業攜手共創的雙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