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6理財工具 打造安穩退休

退休族應避免過度追逐高報酬,而是以穩健、保本與現金流穩定爲核心。圖/本報資料照片

退休族如何妥善運用理財工具,成爲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公股銀行建議,退休族應避免過度追逐高報酬,而是以穩健、保本與現金流穩定爲核心,並善用定存、基金、債券及保險等工具,或者近期熱門的黃金存摺、智能理財等,搭配分散配置,以確保長期退休金安穩。

土地銀行指出,退休族羣資產配置應以「保本」、「創造現金流」及「中長期穩定增值」爲主要考慮原則。整體資產配置上,扣除現金部分,可將資金分配7成在穩健型資產,例如定存20%、債券型基金或抗通膨連結債券基金20%、黃金存摺10%、貨幣型基金10%、儲蓄險10%,配置重點在承受低度金融市場風險的同時,能創造持續的現金流入,同時顧及資產流動性及稅賦負擔,中長期則能作爲整體資產穩定增值的基礎架構。

另外3成資金則可配置於成長型資產,例如配息型股票基金15%、美股指數型基金15%,配置重點在以整體資產的相對小部位,承受一定金融市場風險同時,可藉由參與美股爲首的股票市場長期成長,獲取超越平均通膨水準的資本增值,輔以股息收益再投資,獲取中長期的複利效果。

兆豐銀行建議,預留10~15%資金於定存或高利率活存,雖利率相對偏低,難以抵抗通膨,但確保短期生活開支與緊急需求,訴求穩定性。其次,配置25~35%於債券,特別是政府公債或投資等級公司債。

另可將25~30%投入於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進行分散投資,兼顧專業管理與中長期增值的需求。此外,適度配置20~25%於股票或高股息ETF,雖仍存在市場波動風險,但能在退休期間維持資金的成長性並抵禦通膨。最後,建議搭配10~15%資金於年金保險商品。

合庫銀行表示,黃金資產具抗通膨特性,市場波動時發揮避險,可做爲退休理財配置的一環。臺灣銀行則提到,銀行智能理財服務利用AI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並依據客戶投資風險屬性和財務目標提供客製化基金投資組合,可因應市場變化,系統透過資產再平衡機制,自動通知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調整,降低市場波動風險,提升資產增值機會。